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双碳之策:双碳之下政府与企业的绿色转型(2)

二、要加快高耗能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在总量控制下的再优化、再调整、再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就高耗能产业来讲,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一般来说,国家项目的投资往往还是综合考虑了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之间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作了优化选择。比如,宝钢选择建在上海,就是考虑了上海的沿海便利、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高耗能产业投资建设的区域竞争,在土地、环保和财政等地方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一些区域上了一批不该上的项目,造成了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严重产能过剩,形成了调整难、搬迁难的尴尬局面。

上面所举的例子,千万不要误认为是赞扬计划经济,而是要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要针对高耗能产业的特殊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紧平衡”发展之路。

当前,要加大对高耗能产业布局的研究、规划和管控,加快在总量调控下的再优化、再调整、再布局,加快实现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加快将项目配置在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三、要制定渐变性政策,把握好高耗能产业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对于高耗能产业来说,各级地方政府要清醒分析各自的发展现状作用、地位,以及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要防止急于求成的降碳思想,也要防止形式主义的降碳。要切实尊重行业企业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帮助企业制定分步降碳的实施方案,并给予相应的软硬件条件支持。毕竟,企业要真正达到低碳绿色发展,不仅需要追加投入,而且也需要时间,要求应是逐步的、阶段性的,相应的政策也应该是梯度的、渐变的、逐渐收紧的。

要穿透式认识高耗能产业的降碳,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高耗能产业的降碳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职责,不能无为而治。首先不能任凭市场需求决定高耗能产品的产能和产量,要敢于和善于确定全国的阶段性调控目标和政策,实现产业有目标、行业有对策。

目前有些同志认为应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的产能、产量,初听似乎没问题,但套用到高耗能产业则不正确,因为没有考量它的特殊性,包括市场逐利性的影响。当务之急,是应分行业地对高耗能产业的产品做一次未来需求分析,形成阶段性的调控目标,有的地做刚性的减法,加快实现从定性管理转为定量管控。

 其次要积极推动高耗能产业跨界整合,形成更多的低碳、绿色产业流程当前,不少高耗能产业和企业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有的碳达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不少只是大概的估计,经不起追问,有的碳中和目标更是流于形式的口号。其实,目前的科技进步水平告诉我们,有的产业根本就做不到碳中和,比如钢铁、铝、铜等冶炼业,它的工艺路线决定了高能耗的本质。我认为,未来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能耗产业降碳的发展趋势,是将打破各自的传统界面,通过互相之间的工艺流程整合,实现能源消耗的最优化配置,甚至在某一环节实现耗能产品转变为赋能产品。

此外,要进一步优化高能耗产品的进出口政策,要敢于对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做减法,善于对高能耗产品的进口做加法。要通过“一加一减”,在保障国内高能耗产品使用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国内能耗,同时珍惜和用好初级原材料。通过深度加工,开发更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要高度重视“碳足迹”日益强化和扩散的应对工作。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纷纷对我国供应商提出绿色验证,还受到我国一些学者和专家好评,对此我们不能盲目从之,必须穿透式地认识背后的动机,形成有效应对。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