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七彩云南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凝聚七彩云南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省宣传思想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凝聚起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深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云岭大地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针对性、务求实效性,在“长”“常”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健全学习教育体系。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创新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制度。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全省形成了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高校为阵地,以党支部为载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著作等为重要学习内容,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的工作新格局,做到立体化、全覆盖,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打造宣传宣讲品牌。以新手段传播新思想,以小切口做好大宣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省、州(市)、县(区、市)三级党委宣讲团,打造“云岭百姓宣讲团”“云岭青年宣讲团”“红色小蜜蜂宣讲队”等一批大众宣讲品牌。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采取农民夜校、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开展接地气和面对面宣讲。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策划推出《自信中国说》、“理上网来”等理论大众化融媒体宣传品牌。

加大研究阐释力度。建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平台和载体,举办系列理论研讨会、智库论坛,组织全省社科理论研究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在中央主要报刊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一批有分量有质量的研究成果。截至2021年,730余个项目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支持。

服务中心大局、做大做强正面宣传,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鲜明有力传递好党的声音,展示好社会进步主流,反映好人民群众心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力量凝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上。

围绕重大节点,做强主题宣传。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坚持多地联动、统筹网上网下,策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唱响时代主旋律。今年,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开设“牢记嘱托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篇”等专题专栏,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大美边疆”主题采访等活动,举办“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聚焦中心工作,做亮经济宣传。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准确阐释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深入解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大力宣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极大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今年以来,聚焦大抓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发挥经济宣传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宣传推介,为经济发展“鼓”与“呼”。

紧贴民生实际,做好舆论引导。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引导机制,针对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热点问题,既讲清“怎么看”又讲清“怎么办”,回应群众关切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发挥主流媒体定向作用,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发出权威声音,掌握舆论主动。

强化价值引领、培育时代新人,精神文明风尚充分彰显

坚持把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贴近群众教育引导。常态化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自强 诚信 感恩”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领,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省级领导带头到高校开展百场形势政策报告会。充分发挥12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1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的讲好“聂耳和国歌”“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等五个故事的重要指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奋斗精神”“红色故事大家讲”等具有云南特色的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出杜富国、朱有勇、张桂梅等“时代楷模”,选树一批“云岭楷模”、云南省道德模范、云南“最美人物”“云南好人”,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全省入选全国道德模范12名、提名奖获得者67名,1人获评全国“诚信之星”称号,260名入选“中国好人榜”。

文明创建实践养成。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有力抓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坚持城乡一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省现有全国文明城市9个、文明村镇178个、文明单位244个、文明家庭21户、文明校园57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常态长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脱贫地区、民族地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新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惠民利民、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保基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行动计划、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全省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100%,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6%、99.63%,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全省年均放映公益电影13万场,译制少数民族语电影314部,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组织开展“三下乡”“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热在基层、亮在基层、暖在民心。

出精品,提升文艺创作质量。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重点作品重点扶持、重点人才重点培养、重点项目重点攻关、重点主体重点培育,创作生产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电影《一点就到家》《九零后》、电视剧《都是一家人》、纪录片《西南联大》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话剧《桂梅老师》获第十七届文华奖,舞蹈《摆出一个春天》获第十九届群星奖。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出版物《李大钊年谱》获第5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强供给,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立足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健全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培育文化发展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上档。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2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云南文博会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之一。面对疫情冲击,出台一揽子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圆满成功举办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今年1月至7月,全省累计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6.6%。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让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传得更远更广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南亚东南亚为重点,构建立体化对外传播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美丽中国、七彩云南故事。

大力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设置议题,发挥《中国·云南》新闻专刊、外宣期刊、中国文化中心、多语种网站云桥网、云南澜湄国际卫视等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大党大国领袖风范。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南博会,打造以国际减贫为主题的“怒江论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洱海论坛”等高端国际论坛,向世界宣介中国思想、中国价值、中国理念。

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组织实施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新闻媒体“走出去”工程、“边境之窗建设工程”,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做强“跨国春晚”“美丽中国·七彩云南”等文化交流品牌,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大理国际影会”“亚洲微电影节”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以“七彩云南·世界共享”为主题的2022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在维也纳多边国际舞台掀起“中国热”“云南热”。

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坚持做精内容、做大平台、做优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平台。成立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整合资源力量,加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贴近海外受众思维方式、文化习惯,开展立体化对外传播。云南广播电视台DTMB地面数字电视项目在周边国家落地并持续扩大应用范围;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柬文《高棉》外宣期刊成功进入对象国主流社会;开设“澜湄趴”“南博旺”“Amazing Yunnan”等一批新媒体传播平台,举办中缅媒体双城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