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向前迈进

摘要: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如今已在全球产值规模排行中位居前列。随着中国整体经济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也逐渐走向了速度放缓、质量提升的阶段。在转型的过程中,即便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介入,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会更为坚实。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文化繁荣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战略价值日益得到广泛共识。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时代中,高质量的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市场化发展机制,也是提升我国文化国际传播力、文化产业全球竞争力以及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重要条件。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创新如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一样,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能量,文化赋值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服务业态已然常态化。与此同时,文化产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命题和紧迫的实践诉求。

一、中国文化产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从2012年到2016年间,中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典型的高速度发展特征。2016年以后,中国文化产业的增速明显放缓。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经济领域实施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总体战略之下,文化产业也逐渐走向了速度放缓、质量提升的阶段。

从2005年到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每年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整体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使用增长速度作为比较的数据,是从速度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从2005年开始,是因为2004年国家统计局开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2005年可以说是国家层面上关于文化产业宏观统计的第一年;截止到2018年,是有意区别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中国文化产业较高的增长速度体现出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的重要贡献。另外,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的波动性显著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1%,经过一番波折后,2010年到了新高点25.8%,之后增速趋于下降。新时代以来,文化产业从高速度增长逐渐向中低速过渡。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间,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的增速是7.8%,占GDP比重为4.5%。

这里面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体系有过三次调整,分别是在2004年、2012年和2018年。这三次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可比性,但总体趋势仍是从高速发展转向中低速发展。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体目标。一般认为,占到GDP比重的5%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2019年达到的4.5%已是目前最高占比。随着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越来越高,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得到保障,未来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或将有所提高。

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只有1.3%,占GDP的比重为4.43%。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冲击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分类统计数据显示,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领域中,增速有升有降。其中,能体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分,内容创作生产增长速度最快,实现增加值10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1032.5亿元);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下降最严重,同比分别下降5.9%(-312.2亿元)和19.8%(-473.2亿元)。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受疫情影响增加值下降19.8%。这一结构性变化体现出文化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迈进。这一降一增反映出传统业态深受疫情影响,新业态则增长较快。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增长22.1%,其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5个行业小类的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20%。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8.9%,比2019年同比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分析可知,2021年的营收高于2020年。从结构上看,2021年的情况与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传统业态受疫情影响增速下滑严重,但2021年已较2020年有所复苏。2021年,9大文化行业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43个行业中类中,41个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增长面达95.3%。从两年平均增速看,8大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内容创作生产4个行业增速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6.7%、13.8%、10.5%和9.7%;文化投资运营、文化装备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传播渠道4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4%、7.2%、3.3%、3.2%。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受疫情影响较重,两年平均增速下降9.2%。同时能体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分逆势上扬,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文化+科技”等能体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业态占据重要市场份额,比如,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广告服务2个细分行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6.4%和31.8%。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方面,中国文化产业从高速增长逐渐向中高速增长调整;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我们还需要从政策的角度梳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背后的力量。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快速恢复经济增长的活力,另一方面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来看,首要任务就是做大经济总量。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在较短时间内冲到全球第二位,这时候就有必要在战略上做一些调整,追求高质量发展。

这一调整隐含着我们对经济过快增长所带来的某些隐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长远考量。高速度发展固然在规模上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性问题,比如全球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再比如高耗能和低成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验,以及对于国际市场稳定性的依赖等等。

2017年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号角。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内涵和目标:“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