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非遗”之光,让中华自信照亮未来

激发“非遗”之光,让中华自信照亮未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中国茶申遗成功传递了一个鲜明导向,我国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非凡意义。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文物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每一件国宝都期待着世人打开尘封秘密、重现璀璨光彩。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其蕴藏的时代价值,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澎湃精神力量。

数字赋能,让文物遗产“活起来”。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保护文物本质就是保护历史、护佑文化传承。这些宝贵的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需要我们共同守护,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近年来,有关部门借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还原历史文化,通过“云游”的方式沉浸式体验,呈现我们的历史文化,让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开放共享。例如:春晚上一曲《只此青绿》,将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传奇画作《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综艺《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热播,让文物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百姓文化生活,各种数字化手段为文物赋予了更深刻更生动的内涵。未来,我们也希望文物“出圈”衍生出更多形式,走入线上、走入荧屏。

探寻根脉,让文化自信“树起来”。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此,文物工作者要做好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属历史阶段的故事,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着力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让我们在历史文物承载的故事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脉,更好地走向未来。

创新传承,让优秀文化“火起来”。文物和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要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能“开口说话”。为此,我们要多措并举,运用更加精细化的手段与方法千方百计守护和传承好文化根脉。一方面要创新文化体验和传播,拉近公众和文物的距离,让文物变得更“可亲”;要用好用活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让更多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要推出更多的特色线路,让更多的“地标”点亮中华文明,让更多的文化符号、文化产品“火起来”“燃起来”,持续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凝聚“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就一定能够使文明古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国,书写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的崭新篇章,为民族复兴的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1215/1188282.shtml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