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在北京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15)

社会组织在北京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15)

针对社会组织参与婴幼儿照护社区支持服务的新渠道和新模式,可从三个方面予以突破。第一,建议市区级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更多儿童社会组织把机构业务重点和公益资源投入聚焦到婴幼儿家庭支持和社区托育服务等领域。第二,建议政府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婴幼儿社区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明确将开发育儿指导公益课程、开展婴幼儿父母课堂等公益性育儿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素养和能力等内容列入政府采购服务清单。第三,建议在京大型基金会在婴幼儿抚育照护和社区托育服务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并且选择北京的城乡社区作为项目试点。

(二)回应困境儿童特殊需求,提升社会组织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的能力

伴随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服务的积极性高涨,但也面临政社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社会力量的资源统筹效能有限、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不足等问题,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资源统筹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比如妇联、民政、卫健和街道社区都有社区儿童之家建设计划,但部门之间协同不足,经费拨付也比较零散,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可能导致公共资源重复投入而产生浪费。

二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内部的信息交互水平有待提高。当前针对困境儿童的救助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主要由政府部门根据文件精神或上级安排决定,缺少对家庭和儿童需求的调查与统筹,不同部门对困境儿童和家庭提供救助与服务的文件及项目也缺乏统筹和整合,社会组织之间合作较少,而单个社会组织也很难全面掌握和回应一个地区儿童和家庭的需求,社会救助资源和服务的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在客观上阻碍了困境儿童服务供给的效率。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