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在北京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16)

社会组织在北京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16)

三是提供困境儿童特殊保护的专精型社会组织不足,困境儿童服务的专业品牌项目较少。从目前全市各区困境儿童巡视探访和个案服务情况看,大多数由政府采购服务的社会组织是业务较为综合的社工服务机构。部分社会组织的社工队伍不够稳定,缺乏机构内部的督导机制,常常以“社工+志愿者”(实习生)、机构负责人代替社工督导等形式弥补专业服务力量短缺和督导不到位的不足,导致一部分困境儿童服务中未能充分体现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另外,能为遭受家暴、性侵、校园欺凌的儿童和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家庭风险评估等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也极少,难以适应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发展趋势。

社会组织在困境儿童服务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与发展路径,充分提高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的效能,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细则,建立合理有效的困境儿童服务成效评估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在内容上向困境儿童人身安全、康复、心理服务、特殊困境儿童保护等方面倾斜,以引导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的重点方向。二是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提供儿童专业服务的能力,完善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的专门型社会组织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体系。三是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儿童专业服务组织和品牌项目,持续在特定区域内开展儿童和家庭服务。以通州区打造“通惠明天”困境儿童福利保护品牌项目为样本,鼓励有经验的专业社会组织打造一批品牌项目并向全市推广,以扩大困境儿童专业服务的规模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