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地评线】京彩好评: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8月7日,湖北武汉,鄱阳街139号。纪念八七会议召开96周年的活动在这里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举行。00后青年、纪念馆志愿讲解员杨昕莹负责开展仪式的讲解工作,她为这个活动准备了近两个月。暑假以来,这位湖北经济学院的在读大学生总牵挂着这场“与历史的赴会”,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人,是她正在做且一直想做下去的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作为文物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的博物馆更像一所大学校,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讲述着一段鲜活的历史。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尤其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更是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都迎来了客流高峰,甚至出现一票难求。与以往更不同的是,今年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里,还活跃着一群像杨昕莹一样的青年志愿讲解员的身影。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尽管这些青年志愿讲解员有不同的爱好,但他们对知识有着纯粹的渴求;他们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热心参与文博事业的发展;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这个夏天,他们最终都去往一个地方——博物馆,不仅是去那里给自己“充充电”,而且用自己的光热给博物馆带去能量。如有的青年志愿讲解员能像说单口相声那样吸引参观者,还有的能用语言的魅力让参观者“还想再来参观”……简而言之,不论这些青年志愿讲解员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总能把博物馆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把文化记忆的种子种到更多人的心里。难怪有人说,这是一场洋溢着青春朝气和文化味道的“双向奔赴”。在文博人的努力下,博物馆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化殿堂,而是一个接地气的、能让人们放松身心并获取知识的公共文化空间,从而吸引到了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博物馆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搭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文化自信。

面向未来,要想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对年轻人的“磁吸力”,就要对文物内在价值、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和阐释,为年轻人提供更有内涵、更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知识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各地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坚持守正创新,又要在培根铸魂上下“硬功夫”,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以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同时,博物馆也要创新方式,告别单调的文物展示,力求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让文物“开口说话”“鲜活可触”,把传统展览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让原本严肃的文物变得生动活泼,让躺着的历史“动”起来,让深奥的知识“活”起来,让文物以更便捷的方式,进入大众身边,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文化,感知到博物馆的力量。这样长久坚持,不仅可以彰显博物馆的价值,也能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互惠共赢,相得益彰!(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