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实干家习近平

人民领袖|实干家习近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决心。新时代这十多年来,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得以办成。海内外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是位实干家。

一个动作,令人难忘。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坐在主席台前排的习近平起立转身,带头面向坐在主席台后区的受表彰人员代表鼓掌致意。这是对改革者的褒奖,亦是对实干者的致敬。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鼓掌向受表彰人员表示祝贺。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鼓掌向受表彰人员表示祝贺。

习近平一贯推崇实干。读初中时,他在政治课上听老师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

1991年夏天,他在福建师范大学与1400多名师生坦诚交流:“社会最需要、最欢迎有实干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最不欢迎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客里空’。”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一次亲临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下了飞机又坐火车、坐汽车,辗转3个多小时才抵达大山深处的目的地。

在习近平眼里,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

梁家河村的乡亲们至今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带着大家一起打坝造田、建沼气池、办铁业社。老乡说:“他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在正定,习近平发起当地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调查。5600份民意调查表,从设计问题到把桌子摆上街头、发放调查表,他亲力亲为,带着县委工作人员一起干。

这是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居中),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这是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居中),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在福州,习近平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高效工作作风。有一次,《福州晚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我们也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他看到后当即批示市委政研室牵头编撰,并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发布消息向群众反馈。

在浙江,习近平利用春节休息时间深入思考浙江全省各项工作,把心得写成四副春联,横批都是“求真务实”。

…………

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习近平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轮船上听汇报、火车上谋发展、小院里问生计、凉亭里讲政策、土炕上拉家常……这些年,许多地方、交通工具都成了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权威人士透露,报送给习近平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习近平主张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

担任总书记伊始,习近平就告诫大家“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外媒评价,十八大后,中共的反腐行动雷厉风行,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后几乎“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便开始了反腐败的工作。

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知情人士透露:“没有习近平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财经、外事、审计、网信等事关国家战略和发展大计的关键领域,党中央组建一系列顶层机构,习近平亲自挂帅,亲力亲为。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到西部战区空军视察。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到西部战区空军视察。

习近平主导了被称具有“颠覆性”的军队改革,领航人民军队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十多年来,他到海岛、踏边关,上战舰、登战机,入班排、看哨所,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会视察驻地部队。

习近平的外交行程也总是紧张繁忙,外交部翻译说他“经常吃不上饭”。当北京开启“冬奥时间”,他连续3天密集出席20余场外事活动;在南非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他深夜12点还在参加双边会见。

…………

在习近平看来,实干需要讲求方式方法,“不盲目蛮干”。他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

习近平常常把调查研究作为实干的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初到正定工作时,“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习近平“心里很着急”,“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那时候,县委大院的人都知道,习近平从不在办公室闲坐。在正定的3年,他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正定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许多重大决策,都与他的这些调研有关。

此后,无论是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他一直坚持着跑遍所属工作范围的习惯。

一份珍贵的日程表记录着2002年10月12日至2003年2月27日习近平每天的工作行程:履新浙江省委书记后的两个多月里,习近平到市、县(市、区)和省直部门调研的时间超过工作时间的一半,他还经常利用周末到各地各部门调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决策和“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都是在习近平亲自深入的调查研究中形成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实干”中向前发展的。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

2012年12月底,刚刚履职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个多月的习近平冒严寒、踏冰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先后走进两个村庄看真贫。

彼时,中国贫困发生率为10.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终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打赢了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3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局之年,习近平以实干全力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他先后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今年以来,习近平离京调研已走过七个省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多次作出具体要求。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考察。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考察。

在广东,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在河北雄安,习近平强调,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在陕西,习近平叮嘱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

“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这是习近平的实干箴言。

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开幕式上响起了《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天籁之声。

合唱的孩子中有一位名叫吉好有果的彝族女孩,她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经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8年春节前夕,吉好有果把这首歌唱给来看望自己一家的习爷爷听。2020年,她的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时代跨越。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来到大凉山腹地走访贫困户。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深入大凉山腹地走访贫困户。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变化太大了,老百姓种地政府给补贴,病了有医保,大病还有救助,养老也有保障。有总书记领导,人民真幸福!”2021年,一位河北村民激动地跟习近平聊起生活的变化。

11年前,习近平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中国还有约1亿农村贫困人口。2021年2月,习近平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画上了历史的句号。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坟上的草都这么高啦!”重庆脱贫户谭登周曾饱受因病致贫的苦楚,见到习近平时,他一下子就哽咽了。

习近平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工作的立足点和评判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他的目标不仅是让14亿多人吃饱穿暖,他还要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年,习近平指引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形成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取得的最突出成就是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说,“在当今中国,即便低收入人群也享受到好的食宿、教育、医疗和就业。”

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18年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已变成规模空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荒山染绿,流沙止步,水清岸阔……美丽中国大步向前。

2023年5月11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023年5月11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笃行“民之所好”,务除“民之所恶”,习近平念兹在兹。一位老人曾激动地对习近平说:“你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

“打虎”无禁区、“拍蝇”零容忍、“猎狐”撒天网……“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的背后,是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果敢,是“反腐没有休止符”的铁腕。

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前人们在形容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时说,“10亿双袜子才换来一架波音飞机”,如今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大飞机、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航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习近平还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台2000多个改革方案。

习近平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中共领导人。他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民众的自信心显著提升。”曾任韩国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所长的韩友德这样说。

2023年5月19日,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2023年5月19日,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他还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充满挑战的世界廓清发展迷思,贡献中国方案。当一些国家筑起贸易壁垒时,习近平让中国成了一系列国际贸易和投资展会的主场。

…………

“习近平是把中国带向‘强起来’的领导人。”“他作出的贡献是开创性、独特性和世界性的。”中外人士这样评论。

11年前,刚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时,习近平面对中外记者表示:“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

新征程上,习近平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一定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大道如砥,不负人民。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