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

第三,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稳就业,就是夯实民生之本。报告指出:“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落实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创业支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帮扶。在重点工程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比如,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等工程,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方式。报告还指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

图2

2月16日,学生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就业洽谈会上与招聘单位洽谈。(新华社发 袁景智 摄)

继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后,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又是一个超千万规模的就业年。而且,2023年预计比2022年多出82万,对原本就压力颇大的就业市场来说,其产生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更大。此外,在疫情冲击影响下,2022年还有一些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另外,在稳就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优化调整就业结构的问题。近些年,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市场,多是选择从事白领工作。但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性人才缺口的加大,出现了本科生找工作难、职业院校毕业生遭企业疯抢的局面。因此,要优化调整就业结构,比如扩大职业院校招生比例,避免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

第四,针对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2022年世界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8.8%,与2021年4.7%的增长率相比,2022年的全球通胀率达到21世纪以来的最高全球通胀水平。那么,在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下,如何保供稳价?报告指出:“分三批向种粮农民发放农资补贴,保障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加大对发电供热企业支持力度,保障能源正常供应。”同时,报告在2023年工作重点中提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一方面是加大对发电供热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出发,我们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储量,这对国家发展稳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针对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报告指出,阶段性扩大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共向1000多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向更多低收入群众发放价格补贴,约6700万人受益。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

(二)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在这一部分,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八个方面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第一,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GDP五年年均增长5.2%;第二,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2020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第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全球第二,占GDP比重从2.1%提高到2.5%以上,全球第五。同时,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突破,比如5G、量子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大飞机等;第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高端产业占比增加。新一代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创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5%左右;城镇化率升至65%以上,每年升一个百分点以上;第五,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老基建继续扩张和改进,新基建开始发力;第六,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第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第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前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发展的“质”和“量”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到20.4万亿元。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我国经济实力明显提升。”GDP五年年均增长5.2%,纵向与自己相比的确速度放缓了很多,但考虑到经济增长阶段的放缓趋势和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这个速度还是值得称道的;横向与其他国家相比,仍为高增长之一,高于全球GDP增速2.5个百分点以上。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随之而来的是,中美之间由合作转为竞争,而且竞争成为常态化。

图3

在广西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在转运集装箱(2023年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第二,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些个人和家庭的付出。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比如,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因公牺牲,年仅30岁。再比如,一对来自江西修水县的“90后”夫妻吴应谱、樊贞子,在从贫困户家返回的途中,因车辆落水而牺牲。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第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现在,我们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还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所以,我们要在一些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取得持续突破,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而这需要加大长期研究投入。报告指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是其主平台。我们要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升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构建“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为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承载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总而言之,五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