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程行利:关于通州及大运河文化内涵的思考(2)

我去过漷县的北堤寺村,发现村里有一个老人已经101岁了,他的儿子也有70多岁了,二人都还非常健康,也很善谈。我觉得,老人之所以能这么健康,一是他有很好的生活习惯,二是他得到了子女认真、周到、细致的照顾。对于老人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我给这个村的村史馆写了一幅联句——古稀之年奉晨昏以孝传家,弱冠其华习礼乐凭德立身。古稀是指70岁的古稀之年,晨昏是指早晨、晚上都服侍在父母身边,如王勃在《滕王阁序》所写的“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所以,我写这一联句就是要将这样的故事传递给后人,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做人的道理,只有做一个有美德、有品行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身,得到别人的尊敬,取得事业的成功。

我去过潞城镇的前疃村,村里老人们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947年,当时村里的妇救会会长人称贾大脚,真实姓名已经没有人记得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要她说出谁是共产党员,还把她的儿子也绑在一起威胁她。贾大脚什么都没有说,在敌人的威胁下选择了信仰,选择了自己的价值,和儿子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我听到以后非常感动,写下一幅联句——花木兰替父从军忠孝义,贾大脚偕子碎身浩然情。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在贾大脚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浩然的正气,也看到了通州人民的气节。

在去于家务南三间房村调研时,我曾和村里老人们一起聊天交流,去参观村里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树。古树见证了大运河与通州的历史变迁,对此,我写下一幅联句——延芳古树历云卷云舒终始不沮,明觉新民笃强国强家志行难移。我想通过这幅联句传递给后人的就是人要有志气,要知道追求什么,就如王阳明所说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所以,我们当代的中国人也要像这些看过了云卷云舒、历史变化的古树一样,有志向,守初心。

在于家务的西垡村,我向专家请教过什么是“垡”。通州有很多地方叫“垡”,比如西垡村、小松垡村等等。专家介绍说,“垡”实际上就是把有水的地方筑成高地,水流促成了平地的形成,人们可以在平地上建村庄、种庄稼,类似的还有南方的剁田,这些都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此,我给西垡村写了一幅联句——起高垡,怀远人德润乡里;临盛世,武长楹志若鸿鹄。同样的道理,我也是想告诉年轻人,在当今的盛世之下,我们要立志向,要施展才华报乡里、报民族、报国家,要传递我们的历史文化与价值认同。

我到于家务的小海子村与村支部书记座谈时,村支部书记对我说,小海子村在改革开放前非常有名,是通州著名的农业机械化先进村。村支部书记讲述了她在那个时候,每天起早贪黑建设自己的家乡,不辞辛劳的故事。在她的脑海里,父辈的艰辛以及求学时的经历还依然历历在目,而一切又都是无怨无悔的。当时,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幅联句——松柏逢霜雪弥坚始知质性自然,栋梁历岁月成材自觉人必修行。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松柏,因为它们逢霜雪弥坚,而我们人也是经历过风雨才能那么坚强。通州人民没少经历风雨,也正因为经历过磨难、风雨,我们更加坚韧、勇毅,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实际上做的就是给年轻人介绍村里的历史,让他们有所传承、有所感悟。所以我觉得,建村史馆绝对不是给外人看的,而是给我们的村民、给我们的年轻人看的。

我还为小松垡村写过一幅联句——忠信为利知即言,礼义是福行而安。这就是说,君子是以忠信为利,是以礼义为福的。王阳明说,“苟忠信礼义之不存,虽禄之万钟,爵以侯王之费。君子犹谓之祸与害:如其忠信礼义之所在,虽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为福也。”这就是君子,这就是中国人的气节。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就是因为哪怕只剩下一个人时,我们也知道自己是为谁而战的。我们没有把自己的生死看得那么重要,我们看到的是仁义、忠信。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或者我们的儿女,我们愿意牺牲一切,这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