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概论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根本性质、中国特色、重大原则和方法论以及基本要求和重大任务等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有坚实的基础、科学的依据和可靠的保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明确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我们已经走出来的一条成功的道路,一条光明的道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把为什么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得非常清晰。

(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现代化几乎与西方工业文明相伴而生。近代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求索,就处于“东方从属于西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背景之下。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且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成为了科学复兴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象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以惊人的洞察力揭示出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卷入到了西方主导现代化的体系,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就开始寻求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最早画出第一份现代化蓝图的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写到,要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等;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像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通过这些论述我们看到孙中山先生画出的第一份现代化的蓝图是一个基础设施的蓝图,然而在那样的时代,积贫积弱的中国人多将其视为无法实现的梦想,孙中山先生难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这样的蓝图,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所有努力、所有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分四个阶段分别来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现代化做出的贡献。

第一个历史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指出,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极其重要”的表述非同一般,党的七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现代化做出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2月7日全党“开年第一课”中讲得非常明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提出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可以看到,我们革命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清晰,就是现代化强国、民族伟大复兴。

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有个论述。他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而且他还警示道,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

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我们党最早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远景规划的宏伟蓝图。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做出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2月7日全党“开年第一课”中讲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并且做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

1977年和1978年这两年,先后有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访问和考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走出国门之后深感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段时间,邓小平自己也频繁出访,尤其是1978年10月出访了日本,1979年1月访问了美国。在访问期间,邓小平切身感受到我国在生产力方面与世界现代化的差距,开始意识到中国要在20世纪内实现西方国家那样的现代化是不现实的,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要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个新命题。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五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七十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3月23日,他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又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

“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对于这种“现代化”究竟是怎样的现代化,就成了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1979年7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人均1000美元这个标准。7月28日,邓小平在青岛听取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汇报,在谈到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强调要搞富的社会主义,不是搞穷的社会主义,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还可以增加外援。这里的人均收入1000美元,相当于后来所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提出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这个明确目标,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务实精神。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