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

专家访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

访谈专家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 马雪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齐卫平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孔凡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费英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华迎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余永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振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匡瑛

人民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框架和基本构成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马雪松:从基本框架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包含概念体系、理论架构、理论特征等内容。其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体系由核心概念、基本概念及重要概念构成。核心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范畴、本质属性及价值取向;基本概念是指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与特征的次阶概念,例如并联式发展等;重要概念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领域和方面所衍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概念,例如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其二,理论架构是同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问题密切相关的一整套论证逻辑与话语体系,包括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突出意义、方向道路、重要价值、基本关系、主要任务、推进方略等重大问题的阐释与回答。其三,理论特征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鲜明特质,例如中国式现代化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等。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我们可以围绕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三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和基本轮廓,其重要内容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概念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的思想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遵循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重大原则的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造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现代化知识体系的创新。此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还应把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创新探索等作为重要内容,把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遵循的规律作为重要内容,把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理念、科学方法、重大关系处理等作为重要内容。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凡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论,分析各种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论,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以及改革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论,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以及与其他国家现代化模式有何异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论,除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之外,还有国家治理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论,如何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历史分期,如何对“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个阶段进行理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论,与洋务运动、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有何特点;等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费英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框架主要由本质论、中国特色论、根本遵循论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论包括目标遵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导思想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律遵循(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价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原则遵循(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战略遵循(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华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思想深邃,体现为“1+5+5+6+9”核心框架。“一个核心”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个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六个重大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重大关系。“9”即“九个本质要求”。

人民论坛:如何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凡义:首先,立足中国历史和现实,准确提炼出能够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特点的概念体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注重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之间保持理论的继承性发展,在吸收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先进成果时去芜存菁。再次,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直面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指明未来趋势。最后,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充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独特性贡献,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余永跃:我们应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一是从“西方话语”转向“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既要立足本土,也要放眼世界,既要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又要走出西方话语体系,更要与西方现代化理论展开对话,积极推动中国经验走向世界。二是从“结构叙事”转向“主体叙事”和“关系叙事”。传统现代化理论具有明显的“结构叙事”特征,认为现代化是巨大而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是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和根本性转变。随着现代社会多元角色分化的加剧,“人”作为现代化的主体逐渐显露出来,基于人民主体性、能动性而展开的“主体叙事”和“关系叙事”将成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关键。三是从学科化的“碎片叙事”转向跨学科的“整合叙事”。不仅要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而且要搭建起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四是重视现实与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应当推动“事实”与“未来”的结合,以历史为鉴、以实践为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实践现状中探求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路径。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马雪松: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应当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一是实现话语建构与实践应用相统一,既要根据本土实践与改革创新提炼概念并建构理论,也要通过认识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来指导实践,实现话语建构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二是批判性话语澄清与建构性话语创新相贯通,既要在反复的商榷的学理性论辩中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要在横向的国别对比和纵向的历史比较中进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创新。三是提炼标识性概念与回答重大理论命题相对接,既要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提出反映实际情况、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与标识性概念,也要从基础理论层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与实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振清: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遵循中国逻辑。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检验和发展已有理论成果,与时俱进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二是兼有世界情怀。从“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兼有世界情怀”更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叙事的国际传播。三是坚持底线思维。时刻警惕某些西方国家在阐释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话语陷阱,批判地反思一些广为流传的理论概念、范畴,运用底线思维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与完善的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第一,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学懂弄通悟透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什么样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哪些本质要求,以及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哪些重大原则等问题。第二,从思想上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创新价值。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新含义、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伟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价值。第三,从行动上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主动。把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创新成果与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紧密相联,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凝聚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匡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应基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基本旨归,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主要导向。以中国重大问题与基本条件为观照,从不同于西方的、充满特殊性和差异性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样态中凝练出“中国价值”“中国经验”和“中国气度”的现代化范式。以整体性思维为逻辑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真问题”“真需求”为导向,立足中国、兼顾全球,搭建起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平台,推动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费英秋:一是重视文化传承,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二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特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应着眼于大历史观和国际化的广阔视域,从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角度展开研究。三是凸显问题导向,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需要从多元视域开展研究,包括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比较政治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四是注重方法论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研究。

(人民论坛记者 王慧 靳佳)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