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

福建宁德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

“当我们审视福建时,会发现海只是她光鲜靓丽的半张面孔,在另一边,还影影绰绰地藏着她‘逆光的侧脸’——山脉。”

这一比喻同样适用于闽东地区的宁德。负山襟海,造就了宁德俊秀壮阔的自然环境,也是导致她一度处于贫困境地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当时宁德下辖的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经济总量排名全省末尾,被称为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

面对贫困落后面貌和群众的强烈期盼,35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如何摆脱贫困、“弱鸟先飞”。习近平同志踏遍了闽东的山山水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了“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岁月峥嵘,大道至简;接续奋斗,山海腾飞。

35年来,宁德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同时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动力量在基层汇聚、问题在基层解决、发展在基层提速。如今的宁德,已从当年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为福建新的增长极,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5位,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看,历久弥新的“四下基层”制度,已在闽东这片沃土深深扎根,开出绚烂花朵,结出丰硕果实……

凝心铸魂,努力向下扎根

“嚯,负氧离子13918个/cm3!”气象服务电子屏上显示的实时数据,让记者不由惊叹起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大于1500个,就可以定义为‘非常清新’了……”宣讲员黄娟娟的话里掩饰不住自豪之情。

放眼望去,青山巍巍,翠色欲流;林海莽莽,杉木参天。记者脚下这片土地,位于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

时光回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山头秃顶、青山挂白、生态退化……1983年开始,黄娟娟的爷爷黄振芳就带领全家植树造林,“绿了荒山白了头”,成为当地有名的“造林大王”。

当年,黄娟娟还是一个不更事的小丫头,常在林场里跑上跑下。如今的她,已成为周宁县狮城第一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也是一名“理论宣讲轻骑兵”。“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的重要论述,从她口中娓娓道来。

“第二批主题教育一开始,我们就第一时间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点,注重用好‘三库+碳库’实践基地等资源,制定特色宣讲方案,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黄娟娟说。

“我市吸收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休老干部、社科理论工作者等,组建扎根基层、特色鲜明的‘理论宣讲轻骑兵’,目前共有206支小分队2460人。近5年来,共开展宣讲活动5万多场次,受众400多万人次。”宁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列出了一组数据。

如今,“畲歌畲语小分队”“霞小宣”“鲤·响”等一个个特色宣传宣讲品牌遍布闽东大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宁德持续开展“闽东事天下理·新思想我来讲”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田间地头、进企业一线、进社区网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蹲苗壮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初冬的暖阳,洒在古田县杉洋镇杉洋村的光伏菇棚上。一片片太阳能光伏板,组成了巨大的蓝色“保护伞”。“伞下”,一朵朵香菇正赶着趟似地生长。

68岁的菇农余养昂,种植菌菇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两个菇棚种了23000棒蘑菇,今年的收成错不了咧!”余养昂厚实的手掌里捧着刚摘下的香菇,他说和以前的茅草菇棚相比,光伏菇棚种菇便利,感染率低,环境也干净清爽。

“一间菇棚,棚上发电、棚下种菇,一地两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杉洋镇党委书记陈小芳表示,农户享有菇棚内部使用权,企业获得光伏发电收益,村集体取得土地租金收入,实现了三方共赢。推广使用自动化电烘干厂、保鲜冷藏库等,也能提高食用菌的品牌价值。

古田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十分有限。20世纪80年代,当地群众为了生存,开始搞食用菌生产。

“古田县坚持一县一品,以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对、效果好”——30多年过去,如今的古田已成长为“中国食用菌之都”。2022年,该县食用菌总产量91万吨(鲜品),产业链总产值235亿元。

“食用菌产业一步步走来,是先调研后决策,不断科学论证推动发展的结果。”古田县委副书记郑圭冬表示,党员干部坚持走村串户听意见,在多方论证下才开始光伏菇棚改造,推动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午后,距杉洋村50余公里车程的吉巷乡坂中村,青年干部陈艳正在调研环翠屏湖文旅经济带项目。作为古田县“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学员,去年她就曾入村蹲点调研。“群众见了我们都叫‘妹子’‘阿弟’,不再是以往的‘领导’,我们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谈起“四下基层”的收获,陈艳感触颇深。

宁德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通过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宁德市推动年轻干部分批次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当地还坚持常态化向乡村选派“一书记三大员”(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一线工作法”,结出高质量发展硕果

幽幽茶香,弥漫在福鼎市品品香白茶产业园内。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智能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业风与科技感交相辉映。

“原来8个小时50个人手工包装,才生产2000多条晒白金小金砖,现在这条生产线是全自动化的,8个人8小时能做10000条。”包装车间内,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向记者介绍。

福鼎白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此处的白茶山即为福鼎太姥山。但福鼎白茶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茶园“小、散、弱”,产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要打出宁德的品牌,做出精品茶叶”——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表示:“我们牢记嘱托,将主要精力放在下基层、调查、分析、论证上。为30多万亩茶园普查建档,核实8万多户茶农、2400多家企业,建立全市茶园茶企大数据库,完善防伪溯源系统,破解发展瓶颈。”福鼎还成立了服务茶企发展工作队,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如今,“龙头企业+企业联合体+茶农”的联结模式,带动福鼎茶农连续16年增收,8万多户茶农户均收入超4万元,其中三分之一超10万元。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四下基层’制度的核心工作方法就是‘一线工作法’,就是要引导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宁德市工信局总工程师雷彪华表示。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为了更好把“金娃娃”服务好,宁德成立“一企一专班”,由市领导带队驻企服务、集中办公。企业需要用工,包机包车包食宿跨省招工;企业需要创新,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建设创新实验室;企业需要人才,出台56项政策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创业就业。

如今,这些“金娃娃”已茁壮成长起来。在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宁德,培育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2022年,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31.5%,支撑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全省第一、GDP增速连续4年全省第一。

下沉解纷争,“把心贴近人民”

“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港阔似天湖”。三都澳,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也是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记者乘船航行在宽阔的航道上,两侧各色的树胶浮球、连片的塑胶渔排和整齐壮观的海上村落不时映入眼帘,碧海蓝天如诗如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无序无度养殖,三都澳海域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破坏。2018年,宁德打响了为期两年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2400多名“精兵强将”深入沿海乡镇做好群众工作,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清退藻类6.55万亩,使三都澳重现碧海清波。

为写好“清海”后半篇文章,宁德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将“枫桥经验”从陆地嫁接到海上,打造富民和美的“海上社区”。记者到达的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就是福建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

“沿海台江村农贸市场摊位管理混乱,能不能推动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七星社区渔排上,一名渔民反映情况。“政府帮我们渔民建了一个‘小微群’,每月20日左右渔排上都会举办这样的活动。”这位渔民说。这不,他正在渔排上干活,看到群里的消息后,就前来“讨个说法”。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1988年12月20日,宁德市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举办。此后,宁德将每月的15日作为接待群众来访日。

针对沿海县(市、区)养殖渔排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群众办事困难等问题,宁德组织党员干部到沿海乡村和渔排上接访,设立了海上诉求服务中心、“渔民和事佬工作室”,创建海上巡回法庭等,很多渔民不上岸就能把问题解决、把事情办好。

“宁德这么多年的改革发展,无一不是坚持‘四下基层’所取得的。”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宁德将坚决扛起“四下基层”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政治担当,着力把“四下基层”贯穿主题教育、推动发展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本报记者 高建进 靳昊 张雪瑜 汪媛)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