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应对和回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永葆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于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有了新发展、新突破、新成就。总结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就,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系统、深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汇聚众志成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站在民族复兴高度,统筹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回答中国之问

在对中国之问的科学回答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在“三农”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全局,对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国家安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在建设科技强国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等等。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一是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研究和系统回答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凝聚力、旺盛生命力和持久引领力,为什么能够指导中国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农业强国、经济强国、科技强国、美丽中国、军队现代化、制造强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开展理论研究,以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理论发展、理论探索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发展。三是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中国为什么能够保持发展定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够行稳致远。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绘就世界现代化新图景,回答世界之问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胸怀天下的宏阔视野,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助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作答人类社会现代化之问,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是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三大规律”中正确把握中国的走向和世界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二是聚焦世界之问,系统总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效、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成绩,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果,等等。从伟大成就、显著成效和先进经验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图景。三是用理论讲道理,用道理说服人,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讲清楚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聚焦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增进民生福祉,回答人民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定人民立场。二是聚焦服务实践、聚焦人民需求,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理论凝心铸魂、锤炼品格、促进发展的作用,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聚焦合作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时代之问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一是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马克思主义崭新的时代形象,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时代性价值。科学阐释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二是阐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本质和态势。从时间、空间和社会范畴解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阐释世界力量的对比变化、国际秩序的调整、未来发展的演进趋势、世界格局的重塑等。通过学理研究科学解读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深刻把握时代之变、回应时代之问。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在实践和理论互动中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学理性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进元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具有时代价值的新理论、新思想,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民族精神和丰富智慧注入马克思主义,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融通。二是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三是立足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要在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深刻阐明其真理性和科学性,深刻揭示其重大论断、重要命题的理论背景和学理依据,为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供学理支撑,更好把握其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其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YJA71002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