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安树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展望(3)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取得重大成效

(一)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与人口调控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2014年以来,北京积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连续开展了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拆除违法建筑2.4亿平方米,基本完成了一般制造业企业和区域性专业市场集中疏解的阶段性任务,为北京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等带来积极效应。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人口调控也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开始北京常住人口开始净减少,2022年北京常住人口2184万人,较峰值2195万人(2016年)减少了11万人。与此同时,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带动中心城区人口向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转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的问题有所缓解,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从2013年的221.2万人下降至2022年的180.4万人,人口密度也从2.39万人/平方公里下降到1.95万人/平方公里。北京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减量,净减量超过12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二)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交通、生态、产业)取得突出进展

第一,“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快速推进,交通一体化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京津冀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环京津地区高等级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2022年,京津冀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586km,比2014年增长了32.6%;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津秦高铁、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京唐城际等多条线路开通运营,京津冀高铁总里程增至2576km,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双核心”“双辅助”“多节点支线机场+通航机场”的机场群网络初步形成。天津港与唐山港、黄骅港、曹妃甸港等港口基本形成干支联动、相互支撑的格局。

第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京津冀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国家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2022年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37µg/m³,比2013年(106µg/m³)下降了65.1%。京津冀还签订了《“京津冀”水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京津冀地区主要水系——海河流域总体由中度污染转变为轻度污染。京津冀三地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积极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2020年河北全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首次评估为良。

第三,产业转移协作取得明显进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经济联系的不断增强,为其产业链分工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产业转移协作机制上,2016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编发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2019年8月,三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签订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协调统筹机制。在产业转移平台上,京津冀三地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承接工作,建立了“2+4+46”承接平台,带动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向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以及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布局。京津冀通过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加速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津冀共建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京冀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沧州生物医药园等,促进了三地产业的协同发展。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了“五群六链五廊”的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

(三)空间结构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改变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空间结构,2014年以来空间结构发生了比较显著的改变,尤其是“一核双城三轴”进展较为明显。

2014-2023年,核心城市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1330.8亿元增至43760.7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2.1%上升至41.9%。北京的政治服务保障能力、文化中心地位、国际交往环境以及配套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初步建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4年以来,北京的夜间灯光向天津方向蔓延态势明显,二者之间由点状连接逐渐串联成面,双城出现相互融合的倾向。根据引力模型计算北京、天津引力度,2005-2014年,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引力度由54.21上升至116.24,年均增长8.84%;2014-2019年,引力度由116.24上升至183.23,年均增长9.53%;2021年引力度为172.27,是2014年的1.48倍。

京津冀具有四条较为明显的发展轴线,分别为京津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京张发展轴,除京张发展轴外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的发展轴。2014-2021年,“三轴”的夜间灯光数据总值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由轴到面”趋势十分明显,以北京、保定、天津、唐山为顶点逐渐形成了菱型的城市化区域。

首都“一核两翼”新格局加快形成。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方面,北京深入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2022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3.4亿元,是2013年的2.5倍;常住人口达到184.3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39.0%。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不断向城市副中心聚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4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通过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开办分校等多种形式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跨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实现中医药医疗资源共享,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北京和河北张家口合作承办2022年冬奥会。2023年,京津冀三地在石家庄签署《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京津冀“一卡通”建设,加快实现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

(五)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创新驱动,这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三省市通力合作,打破行政分割,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升级转移、区域交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建立了多层级、常态化的对接机制,开启了跨区域特别是发达的大都市地区和不发达的周边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探索实践,多方面和多领域践行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2023年,由北京、天津和河北联合组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聚焦跨区域、跨领域重点事项,推动落实三省市层面协同机制确定的工作任务,协调督促各专题工作组具体任务落地实施。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