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一)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第一,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第二,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必须优化细化改革方案,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
第三,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
第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第五,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当前,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少数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和挑战。我国要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基础研究等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第六,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
(二)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打好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坚战
要用好用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支撑。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重点在推动内需潜力有效转化为科技创新动力。超大规模市场有利于稳定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能有效保障持续创新,促进技术快速迭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