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张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及其重大意义(2)

2.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尽管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的本质属性,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

我国历史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充分彰显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56个民族更是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各民族只有继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心同德,才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正是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事实反复证明,这条正确道路也是建设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之路。

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些宝贵经验和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服从党的中心任务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才能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才能使各民族为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而倍感自豪,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倍感自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基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立国的根本原则。

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号召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在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区域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要求。

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做好民族工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政治保障。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真正成为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的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