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短剧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让微短剧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105012024062800007986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新华社记者陈钟昊 摄)

一段时间以来,微短剧凭借体量小、节奏快等特点,圈粉不少。据《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今年以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带动下,结合重大考古工程、取材非遗故事、围绕城市漫步线路、聚焦乡村振兴等,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热播“出圈”,“微短剧+文旅”创作模式空前火热,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成为文旅新风尚。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的文件,将微短剧定义为单集时长10分钟以内的网络影视剧,是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第四种官方认可的网络影视作品形态。按照不同播出平台,分为长视频平台微短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小程序微短剧。按照不同播出观看终端,又分为横屏微短剧和竖屏微短剧,其中横屏微短剧更像网络剧的微短化,节奏快、反转多,同时兼顾剧情连贯性。

微短剧助力地域文化走出去。我国很多地域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怡人的自然风景,但其中不少鲜为人知,微短剧恰为发掘当地文化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北京市广电局聚焦文物、非遗、文化公园、科技旅游和景点景区等资源,创作了一批展现“京貌、京韵、京创、京潮、京尚”的微短剧,营造跟着微短剧去“打卡”首都的新风尚,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工作。湖南省塑造了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其中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设计的“跟着芒果去旅行·短剧篇”,带来2024年最“潮6”的旅行方式。黑龙江借“尔滨”东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创作活动,组织相关机构深入探寻冰雪文化、金源文化、闯关东文化、北大荒文化等区域文化和特色旅游元素、创意、情节,积极开展特色创作。广东省精心创作了一批文旅主题鲜明、蕴含岭南风味的网络微短剧。用微短剧讲好故事,不只是表现这里有好山好水,更多的是反映这些故事里承载的地域文化,由此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是一条可以持续产生综合效益的路径。

微短剧激活文化产业发展。微短剧具有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灵活多样等特点,是吸引投资、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从产业业态看,微短剧往往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文化产业业态,如服装、道具、物流、配送等落地。借势微短剧,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或将迎来新机遇。比如,浙江杭州临平区瞄准微短剧赛道,发力打造“临影厂”影视基地,布局从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吸引了大量微短剧相关企业、人才落户。江苏扬州市牵头成立“中国扬州大运河短剧产业联盟”,涵盖影视制作、餐饮住宿、园林景区、酒吧娱乐、体育场馆、服装化妆、车辆租赁、艺术培训等短剧生态链企业和商家。微短剧产业的增长,不仅成为文化娱乐消费的新趋势,也是拉动媒体网络视听产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微短剧版权也需受严格保护。优质的原创内容是微短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不能因为其时长短、体量小、节奏快,就忽视版权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创作者投入宝贵时间精力创作出来的内容被随意抄袭模仿,势必会挫伤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平台充斥着大量同质化的内容,也势必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因此,加大微短剧版权保护是激发创作者创作热情、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扎实有力的版权保护。期待微短剧创作者、平台等相关方,一道推动建立健全科学的版权保护机制,打造公平有序健康的生态环境,让微短剧真正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力量,更好地释放出丰富公众娱乐生活、促进产业发展的正能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当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推动微短剧和文旅深度融合,需更加注重推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优质内容,深入挖掘其“有趣的灵魂”,促使观众心动亦行动,带动更多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