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连城县新泉镇,刘一博给学生们讲课并一同讨论。新华社发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青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天津市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2024“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9月21日晚在南开大学举行。
思政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应上好并善用“大思政课”,使之成为青年的热门课,鼓舞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善用思政“大师资”,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于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大思政课”是一门思想大课、社会大课,需要善用“大师资”,汇聚“大”合力。这要求我们突破校园界限,将思政教育延伸至家庭、媒体、社会乃至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倡导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杰出科技人才、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心怀国家、矢志报国”的崇高信念引领青年成长,培育他们形成勤勉学习、笃实践行、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青年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石,助力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绽放出最耀眼的青春光芒。
善用思政“大课堂”,强化青年使命担当。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热血激昂,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振聋发聩,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在时代的召唤下,以思想火花点燃前行灯塔,凝聚起一股磅礴的思政力量。办好“大思政课”,就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形式,让青年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交响中,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众多高校通过“云思政”大课堂,邀请行业领袖、时代楷模走进课堂,通过讲述时代变迁、国家发展等鲜活事例,引发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使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善用思政“大平台”,激励青年追梦圆梦。青春不息,追梦不止。青春是追梦的季节,这梦想是大写的强国复兴,是滚烫的生动实践。善用思政“大平台”,就是要让青年在课堂的熏陶下,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深入田野乡村、社区街道,开展调查研究;走进发展前沿、生产一线,触摸时代脉搏……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激活专业实践、假期活动、社会服务中的思政元素,让青年在实践历练中淬炼思想、锤炼品格,在时代洪流中追梦、圆梦,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新生力量。
“大思政课”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是塑造青年时代担当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让“大思政课”真正成为青年成长的引路人、追梦的助推器,培养出一代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