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创新实施以党建为引领,以“微阵地”“微组织”“微服务”“微培训”“微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一领五微”社区微业服务模式,建设“人社+”驿站,构建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探索潍城职达、春风集市、社区微业服务联盟、社区微招聘、微工坊、“技能培训—就业荐岗—创业指导—跟踪稳岗”全链条帮扶体系等特色做法,形成“跟社区一起创业”“幸福家园、乐业社区”“多元服务、情暖福寿”等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服务品牌,探索出帮助居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新路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为最大限度支持企业发展、个人就业,各地相继建成了零工驿站,为职工群众提供求职登记、创业指导、就业帮扶、技术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不仅助力新就业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等求职者实现高效就业,也让越来越多的零散务工人员告别了过去“马路蹲活”现象。
建好零工驿站,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近些年来,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灵活就业已成为众多劳动者尤其是新就业群体的选择。然而,在过去,零工人员往往是通过街头巷尾的小广告寻找工作机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遭遇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为改变这种现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人社部等部门先后印发有关文件,明确了零工驿站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强调,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各地要主动落实政策要求,打造零工驿站品牌,促进规范有序招聘用工。
比如,四川省乐至县就聚焦转岗、待岗、下岗家庭灵活就业需求,联动多方,搭建城乡一体化零工驿站平台,完善职工灵活就业体系,为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一站式就业及培训服务,推动“工会帮就业”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正如网友留言说:“零工驿站”的设立,不仅是对零工群体的一次温暖拥抱,更是对就业服务领域的一次创新变革,是各地政府大力探索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打造服务品牌的生动体现。
提升服务能力,是建好驿站本质要求。在零工经济日益兴起的背景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法律体系,往往难以适应零工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导致零工劳动者在劳动权益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如工资拖欠、劳动保护缺失等。因此,各地建立驿站只是第一步,如何提高求职效率,是零工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各地强化岗位供给,向企业“寻”岗位、向市场“找”岗位,广泛搜集企业招工岗位信息,建立零工数据库和用工数据库,确保岗位信息实时更新。同时,还要加强零工驿站信息化建设,打造灵活就业人员智慧招聘系统,为零工人员提供在线报名、应聘报名、结果确认等“一网通办”服务,让零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找活,用工企业不到现场就能揽工。必要应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搭建用工企业与零工人员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平台,推动零工群体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尤其要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出台驿站考核办法、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对驿站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驿站规范运营、健康发展,真正让“零工驿站”成为职工群体就业的“加油站”。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就业畅则民心顺,就业稳则民心安,就业好则民心乐。期待各地能多一些换位思考,并以“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的担当精神,因地制宜加快打造一个灵活用工不愁、零工找活不断、零工权益有保障的零工驿站,打通公共就业服务的“最后一百米”,让广大零工人员有尊严、有体面地找活干、能赚钱,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