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信息革命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科学分析我国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化应用已成为中国近11亿网民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求知求美、创新创造的重要平台。中国互联网的过去30年,经历了萌芽兴起,快速成长与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广大民众的家庭生活、教育学习和娱乐休闲面貌。互联网应用不仅在消费端广为普及,在生产端也深度扩张,数字内容价值日益凸显,数据要素潜能逐步释放。
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领先、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信息基础设施。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数实融合应用规模增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74.8万个,建成5G行业专网超过3万个。二是算力基础设施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中央网络和信息化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综合水平位居全球第二。三是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技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整体建设已实现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阶段的飞跃,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在信息服务用得上、用得起方面,“十三五”时期,在网络提速层面,光纤用户占比从34%提升至93%,4G用户占比从7.6%提升至81%,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资费下降层面,我国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平均资费下降均超过95%,各项举措每年惠及通信用户10亿人次以上。在信息服务用得好方面,数字消费活力全面释放,数字文化下沉趋势凸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拥有10.67亿网络视频用户,10.6亿即时通信用户,10.53亿短视频用户,9.54亿网络支付用户。数字文化消费不仅成为大众信息消费的主流形态,也深刻影响年轻一代社交沟通与生活方式。同时,数字技术也正应用到文化创意生产、分发和消费的诸多环节,数字文创繁荣新篇章已然开启。
近年来,中国乡村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26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国行政村通光纤率和4G覆盖率均超过98%,乡村智慧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重点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为主线的全链条数据应用体系。全国110个县(市)试点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电商进村综合示范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了“数字文旅”“智慧旅游”等新型服务模式,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县)蓬勃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网络扶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远程医疗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向新的阶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