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强国讲堂】吴俊: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让互联网点亮我们的生活(4)

五、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技术的发展向来具有两面性。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审视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最现实、日常大量发生的不是来自海上、陆地、领空、太空,而是来自被称为“第五疆域”的网络空间。

当前,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传导渗透,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形势严峻,针对能源、金融、电信、航空、政务等多个重要行业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活动时有发生;二是数据安全管理面临挑战,设备数量及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安全威胁持续放大,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网络空间军事化威胁日益加剧,有的国家强化进攻性网络威慑战略,大规模发展网络作战力量,加剧网络冲突风险。

网络和数据安全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数据安全治理深入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持续健全,网络安全国家标准在国家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作用不断强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更加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能力持续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技术防护能力持续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有序开展,集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资源。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体系持续健全,国家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初见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识别与目录备案等要求,细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措施,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风险信息报送和共享、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受理等工作机制,为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指导。

要进一步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重点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即网络安全需要整体统筹、不能割裂考虑,网络安全需要动态防护、不能静态应对,网络安全需要立足开放、不能关门封闭,网络安全只有相对没有绝对,网络安全需要共同担责、不能孤立分治;二是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即着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主体责任和保护工作部门监管责任,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加强网络安全审查,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三是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即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探索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实施重大任务“揭榜挂帅”机制,加强全党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

六、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立自强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迭代周期加速缩短,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席卷之势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算法、算力成为全球战略布局的新焦点,网络信息技术愈加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积极推进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弥补自主软硬件短板,积极构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整合,一些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国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人工智能的算法框架等核心技术方面仍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必须瞄准目标、分类施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对核心技术给出了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如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支撑互联网基本运行和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咬住不放、攻坚克难;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要练就独门绝技,选准方向、找准突破口,组织精锐力量集中攻关;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必须从国家层面超前谋划布局,争取掌握未来技术竞争新赛场的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

突破核心技术是我国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要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立自强,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即强化信息领域基础研究体系布局,加快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鼓励拓展新兴交叉学科,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培育信息领域基础研究良好生态,加强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二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产业体系,即遵循技术发展规律,从现实战略需要出发,集中资源和力量,体系化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聚焦信息领域,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三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即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突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把网信企业创新热情引导到核心技术突破上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