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东: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再出发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

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背景与意义

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严峻挑战,党中央高瞻远瞩,针对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作出了集中部署,以切实纠正不良风气,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我们党每一次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都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央八项规定是对过去重形式、轻实效现象的有力纠偏,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作风建设,必须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蚀党的肌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经济工作,并针对经济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

第一,作风建设是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关于党风、党性、党纪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明确,党性是党风的决定因素,党风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党纪是我们行为的底线。党性代表着更高的要求,其核心在于弘扬正气、遏制邪气。党性关乎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风的核心所在。若党性缺失,问题将变得尤为严重。党纪的作用,恰似外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切除那些违背党性原则的“肿瘤”。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可以说,只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我们党才能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宝贵资源。他们提供了小车、门板、铺草和粮食等物资支持。正如陈毅同志曾深刻指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以淮海战役为例,尽管我军兵力少于国民党军队,但参与支前的农民和人民群众数量庞大,也达到了数十万之众。正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才使得我们能够取得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维护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作风建设作为维系这一联系的关键环节,不容有失。通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我们党能够更加深入地倾听人民的呼声,积极回应人民的期盼,切实解决人民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巩固和增强人民对党的信任与支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因为红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侵犯群众的一丝一毫利益,才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也是我们党领导的军队与旧式军队的根本区别所在。也就是说,我们党领导的军队是有信仰的,是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而不是效忠于一人、靠亲戚维系统治的旧式军队。

第二,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没有任何一个执政党、任何一种政权能够天然长久稳固,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正面效应递减的考验。这意味着,倘若我们不能始终如一地坚守先进性与纯洁性,政权的根基便会逐渐动摇,终有丧失执政地位的风险。所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执政基础等方面的新的考验。一些不良作风和贪腐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得到处理。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经历了深刻变革。当前,我们正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特别是随着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新就业群体的涌现,或者说新生代的崛起,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作风要求日益提高。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简言之,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必须与时俱进,绝不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三,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党风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党性问题,党性是党风的根本,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因此,党的发展、事业的进步,必须依托于一支具有优良作风的党员干部队伍。鉴于党的事业之艰巨性,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必须积极担当、务实工作。可以说,作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支撑。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监审:赵冠霞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