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武器(2)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抓党的建设从抓党的作风建设切入起步,抓党的作风建设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小切口开局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从哪儿抓起、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的成效表示肯定,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深刻改变中国,仍将继续改变中国。

3.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如何管党治党成为时代课题。到了党的十九大,我们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原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着力阐明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为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肩负着非同寻常的历史使命。与一般性政党只需管理好自身不同,自成为执政党起,我们党便承担起管理国家的重任。那么,如何切实加强自我管理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由此,管党治党的一个关键动作延续至今,那就是抓好作风建设。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始,我们在全党先后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包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

通过开展党内教育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加强?关键在于形成常态化、长效性的教育。因此,教育实践活动成为新时代我们管党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前所述,作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紧密相关,也与自我革命的理念相辅相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深刻体现了作风建设的丰富内涵。

4.作风建设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这个小切口开局破题

打铁必须自身硬。特别是当前,我们正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的事业,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抓党的建设从抓党的作风建设切入起步,抓党的作风建设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小切口开局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从哪儿抓起、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

2024年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的成效表示肯定。可以说,中央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越擦越亮,不仅得到了全党的认可、老百姓的认可,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纷纷感叹——八项规定,已经深刻改变中国,仍将继续改变中国——可谓“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三)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赋能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再次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此举无疑将为新征程赋能,注入强大的动力。

那么,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如何能够肩负起这一伟大事业的重任,特别是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各级党组织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改革、广泛凝聚力量、推动改革落实,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在这一背景下,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党要“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指导、注入动力、指明方向。

二、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一)认清作风问题的实质,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作风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捞资本、谋升迁,不惜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甚至到了欲壑难填、蛇欲吞象的地步,其中的动因不就是一个“私”字吗?有人说,现在不要讲“大公无私”了,因为干部的合理合法利益也要承认,应该是“大公有私”。这是一个谬论!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当然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讲了,我们党还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吗?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吗?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是把作风问题从“公”与“私”的关系上摆在明面,并向全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问题、公私关系的深刻分析,我们可以回答怎样加强作风建设的问题,即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怎么以理论武装?那就是深入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夯实思想根基。所谓科学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只有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反之,若理论基础薄弱,面对挑战则会无所适从。因此,深刻领会科学理论是作风建设的坚实支撑。怎么提升理论素养?关键在于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铸魂育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领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实质,持续开展党性教育,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思想上的成熟、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

(二)抓作风还是要靠制度,以制度规范强化刚性约束

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创造性提出“把依规治党当作管党治党基本方式”这一重大论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着眼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和党长期执政的规律性认识。

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起来后,我们有必要要求全党学习起来、行动起来、执行起来。这也是我们所强调的,通过法规的制定、学习、遵守,最终以法规的严格执行确保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实现党纪党规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设。

(三)保证制度规范的效力,以监督问责形成震慑效应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一切权力必须有边界、受监督,决不能越界、越轨。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特别是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深化改革、强化治理,推动执政能力整体提升。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党委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包括对党员的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工作,党委要任命干部,更要监督干部。纪委监督的重点是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除了党委监督、纪委监督,我们还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强化党内监督是为了保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国家监察是为了保证国家机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强化群众监督是为了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必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其他监督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监督是作风建设的“催化剂”。应贯通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并举、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并用、制度监督与群众监督并行,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的全方位、多角度监督局面。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政治监督清单,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推行作风建设预警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切实实现监督关口前移。

(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文化涵养政治生态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可以说,这一内容明确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要求以及实现路径。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涵养一心为公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勤俭节约的风尚,进一步培塑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厚植优良作风的文化根基,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作风建设既是刚性约束,也离不开文化的导向、教化等功能,即我们要以文化培育涵养政治生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协同发力。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