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为什么需要党内民主?如前所述,仅仅强调党的行动一致,虽能产生组织的力量,但是组织的力量却有大小的天壤之别。有的组织能够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的组织却难以做到。之所以产生这样大相径庭的结果,关键就在于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详细] 时间:2014-08-04 14:02 查看:39次标签:组织规律党内民主宋福范
“中国梦”一词此前在社会上有多种英文译法,如“Chinese dream”“China’s dream”等。我们根据多年从事中央文献翻译的经验,借鉴国际上的一些译法,最终将其译为“Chinese Dream”,准确传达了这一重要政治术语的精神实质。...[详细] 时间:2014-08-04 14:01 查看:98次标签:中央编译局柴方国中国梦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尽管根据不同时期和任务要求,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主旨却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详细] 时间:2014-08-04 09:48 查看:44次标签:规律执政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详细] 时间:2014-08-04 09:48 查看:253次标签:国家治理特征方向胡鞍钢
“国家治理”概念在世界政治中的优势不仅来自中国良好的政治实践,更重要的是这个概念本身真实地反映了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人战略性务实主义的深刻洞见。...[详细] 时间:2014-08-04 09:24 查看:109次标签:话语权杨光斌国家治理
民生话题几乎贯穿上半年所有国务院常务会议。“保障”“就业”“创业”分别提及49次、45次、33次。“城乡”“统一”出现9次、11次,且多为同时提及。“职业教育”“高校毕业生”均出现14次,成为受到高度关注的群体。 ...[详细] 时间:2014-08-04 09:10 查看:75次标签:国务院星期三中国策
习近平多次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他们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以此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详细] 时间:2014-08-01 14:14 查看:177次标签: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系列讲话
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现阶段尤其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传统性延存导致的现代性不足;二是放任现代性全面主导。这就需要通过中底层的国家治理创新试点来为顶层设计积累经验,规避不确定性治理风险,从而有效摆脱上述任务形成的窠臼,真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详细] 时间:2014-08-01 14:08 查看:149次标签:治理主体多元化国家治理
民族自治地方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发展;调整完善扶持与对口支援政策,将政策优惠照顾与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继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详细] 时间:2014-08-01 10:24 查看:122次标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中国梦,中国需要新的世界主义的眼光。中华民族正处于从国家崛起向民族复兴过渡的重要关头,它的成功将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它将向世界宣布一个昔日强大的文明古国可以实现从帝国向现代国家的成功转型。...[详细] 时间:2014-08-01 10:23 查看:253次标签:中国梦世界梦新国际主义
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遵循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平衡,使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详细] 时间:2014-08-01 10:13 查看:254次标签:权力中外历史社会政治课题
中国话语建构需要民间、学术、中性的话语。民间的话语比较接地气,学术的话语比较讲道理,也比较中性一些。我充分肯定官方的话语,但它应该是一个大话语体系,要有民间、学术、中立的话语,是一个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统一战线”的话语。...[详细] 时间:2014-07-31 14:40 查看:209次标签:话语自信话语体系
法治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和概括的治国思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探索国家治理的有效模式之一。...[详细] 时间:2014-07-31 14:40 查看:183次标签: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
经过十几年的实力迅速提升,中国的崛起已初步完成了实力准备阶段,进入冲刺阶段。在这一崛起阶段,中国应该确定怎样的周边战略目标?如何运用可供使用的战略资源和政策手段实现这些目标?如何克服不同的目标与手段之间的不匹配,从而保证实力积聚和利益实现?...[详细] 时间:2014-07-31 14:40 查看:397次标签:中国手段目标周边战略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座谈会,强调诚信是道德之基,要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重点,坚持教育引导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坚持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推...[详细] 时间:2014-07-31 14:01 查看:53次标签:刘奇葆诚信建设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阅览室,可以查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全文共169页,淡黄色封皮,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刘美珣。论文的作者是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详细] 时间:2014-07-31 13:28 查看:189次标签:习近平路线图论文户籍改革
在我国社会治理的不同形态中,包含着多种机制。在我国的社会治理形态中,运行的是执政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机制,这一机制本质上是国家政治权力和政府治理权力的运用,这一机制中的社会组织协同进行社会治理,运行的是社会组织机制,参与公众有序参与...[详细] 时间:2014-07-31 10:41 查看:423次标签:政府社会国家治理
中华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承载着社会理想,反映着人民的愿望,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蕴...[详细] 时间:2014-07-31 10:41 查看:210次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化蕴含
如果说,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为党的七大的顺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则为党的十二大的顺利召开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条件。...[详细] 时间:2014-07-31 10:27 查看:113次标签: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逄先知
可以预见,中国道路的出现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格局,还将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3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所说:我是一个出生于1910年的老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详细] 时间:2014-07-30 14:38 查看:299次标签:中国道路世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