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详细] 时间:2014-05-29 09:49 查看:174次标签: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长期以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时间:2014-05-29 09:37 查看:219次标签:中共中央办公厅党组织服务型基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详细] 时间:2014-05-29 09:35 查看:115次标签:中共中央办公厅党组织服务型基层
社会主义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与之相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批判性地继承了以往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详细] 时间:2014-05-29 09:34 查看:318次标签:价值观社会主义意义核心世界
世界社会主义的500年,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开始,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详细] 时间:2014-05-29 09:04 查看:150次标签:社会主义选择人民历史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形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想追求。...[详细] 时间:2014-05-29 09:02 查看:598次标签:中国历史中国梦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其意义不亚于林肯当年的废除奴隶制,且在一些具体权利保障方面还比当时的美国政府贯彻的更为彻底,可以说是世界人权史上的一次史诗性的变革。...[详细] 时间:2014-05-28 14:51 查看:261次标签:西藏民主改革人权
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难度和复杂性同时加大,必须从战略高度整体谋划未来改革。顶层设计就是站在国家层面,明确改革所要解决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设定改革的战略目标,设计好改革路径和改革次序,稳步推进改革,最大限度化解改革阻力,降低改革风险。...[详细] 时间:2014-05-28 14:31 查看:64次标签:张占斌中国式办法改革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来治理国家。这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均要依据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组织、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这些要求正是符合宪法精神的。...[详细] 时间:2014-05-28 14:31 查看:385次标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就执政模式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来说,执政理念未实现进一步有效转变必然影响到实际的执政方式,影响到改革的实际推进,影响到既得利益的实际治理。而传统执政方式的未进一步改革、现实既得利益的存在又为执政理念的进一步转变、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设置了巨大的阻力与障碍。...[详细] 时间:2014-05-28 14:31 查看:82次标签:改革执政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判断,使主观认识与客观环...[详细] 时间:2014-05-28 14:31 查看:150次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
在理解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问题上,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把目前整个广义的治理体系仅仅理解为只有一条线。其实这个治理体系是包含行政、立法、司法等一套完整体系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说只要其中某一部分发挥作用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详细] 时间:2014-05-28 14:31 查看:74次标签:官风整治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来自国际和国内严峻的问题和挑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需要我们做好研究,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微观案例,也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贯通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的方法。...[详细] 时间:2014-05-28 14:23 查看:238次标签:中国认知盲人摸象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指农民工职业非农化和身份的城市化,更是指其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层面与城市居民趋同,最终实现城市融入。...[详细] 时间:2014-05-28 10:26 查看:44次标签:制度改革市民化非制度性障碍
司法机关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依法治理公共事务是法治社会的主导性价值,法律的施行依赖于司法机构的存在,它们对于保障个体权利、解决社会纷争、维系社会秩序具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价值。...[详细] 时间:2014-05-28 10:26 查看:328次标签:法治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治制度
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疆各级干部都深刻认识到,新疆各族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团结兄弟姐妹,就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
...[详细]
时间:2014-05-28 09:57
查看:59次标签:党中央重大决策纪实新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其结构要素而言,是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客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介体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环体建构而成的有机系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也即是这四个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详细] 时间:2014-05-27 14:20 查看:110次标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破解之道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有必要学习一些如何应对爆炸、劫持、火灾等突发事件的知识。这可能会在万一不幸真的遇到暴恐袭击时,一定程度上减少受到的伤害、甚至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详细] 时间:2014-05-27 14:17 查看:806次标签:恐怖主义根源贫困社会不公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非一致性或者张力过大,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同样,两者的一致性,可以增强合力与共识。因此,如何处理两者的同与不同,积极建构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在处理认同问题时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认真面对两大关系的变化:一种是国家与国内社会关系从国家包揽一切向共同发挥作用的转变,另一种是国家与国际社会从隔离对抗向相互依赖、复杂互动的转变。这两个关系的转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的,也使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始终是开放的,面向世界的。...[详细] 时间:2014-05-27 14:10 查看:81次标签:现代化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