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清明至,前来烈士陵园祭扫先烈的人们络绎不绝。不少中小学生也参加了各种公祭英烈的活动,然而在人群中,一些在烈士刘英俊家乡吉林省长春市上学的学生却对这位“本地英雄”的事迹知之甚少。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怎么了?...[详细] 时间:2014-04-06 21:09 查看:227次 标签:英烈形式主义形式清明

  • 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它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在新时期,继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习俗,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说,传承好清明节文化,...[详细] 时间:2014-04-05 17:48 查看:404次 标签:仪式生命交流清明

  • 清明时节,作为我国传统习俗,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已故亲人。时至今日,虽各地祭祀方式略有不同,但挂烧纸钱仍是共通:各式“精美”的纸质祭品在火焰中化为灰烬,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云霄,焚烧产生的烟雾、爆竹激起的尘土,让清明节着实不怎么“清明”...[详细] 时间:2014-04-05 17:30 查看:464次 标签:清明节“清明”祭扫扫墓祭拜

  • 且说清明节,就有远比祭祖扫墓更丰富的内容。脱去厚厚的冬装,人们举家出游,可以踏青、郊游,在草长莺飞、烟柳缠绵的户外晒晒太阳,插柳、拔河、荡秋千、踢足球,融入天人合一的意境。既有感伤,又有欢乐,追忆先人的同时,激活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智慧的中国哲学,多么丰盈的中...[详细] 时间:2014-04-04 13:27 查看:152次 标签:中国节清明节

  •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随着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加快,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更加凸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还刚刚开始,还远没有展现出来。...[详细] 时间:2014-04-03 15:46 查看:681次 标签:文明发展

  • 公众演说本是西方的产物,政见传播的对象是大众。而中国古语有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至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中国领导人深谙其道,在他国发表演讲中或阐明主张,或抒发情感,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多重维度,寻找中西方共同的文化渊源以期获得听众的情感共鸣。...[详细] 时间:2014-04-03 10:37 查看:720次 标签:崔小粟习近平“演讲范儿”

  •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即应当真正了解中华文化自身的宝藏及历史上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全盘西化派、文化虚无主义与自戕主义者全面否定中国文化,有很多所谓的根据其实是无据,是“莫须有”,是以他们想象中的西方来批判想象中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有关中国文化的...[详细] 时间:2014-04-02 09:35 查看:1499次 标签: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

  • 技能型高考,其实并非新词。早在2012年,湖北省就率先实施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办法,力图在中职与高职、职教与普教之间搭建起沟通衔接的“立交桥”。而此次鲁昕的表态,更透露出面向普通高中生实行技能型高考的改革意向。...[详细] 时间:2014-04-01 10:30 查看:297次 标签:“一分为二”高考改革

  •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教是重要的抓手。以家风家教为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千家万户,渗透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从言到行的转变,落到细、落...[详细] 时间:2014-03-31 13:26 查看:853次 标签:家风军人家教渠道

  • 关于统筹抓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刘延东指出,要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动转制后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要打造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同时鼓励、支持和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详细] 时间:2014-03-31 09:04 查看:134次 标签:刘延东文化体制改革"五个统筹"

  • 把“富强”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来看待。邓小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讲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然,这是一个否定式的表述,如果用肯定式表述的话,就是“富强才是社会主义”。正因为这样,邓小平曾明确地指出,只要不发生战争,...[详细] 时间:2014-03-30 14:51 查看:1942次 标签:富强核心价值观

  • 从现状来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是突出的、复杂的、众多的。综合来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拆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产业政策完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详细] 时间:2014-03-30 14:51 查看:571次 标签: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思考

  • “‘全版权’运营,类同于集约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作品资源的最大效益。如果真能做到,是件大好事。”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对此表示认可,“在发达国家,但凡有些成就的著作权人都会将自己的‘全版权’委托给一家机构全权运营。”...[详细] 时间:2014-03-30 14:51 查看:124次 标签:中国“全版权”时代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刘奇葆指出,要瞄准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积极推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推动全媒体发展,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通过科学的融合后继续成为主流媒体。...[详细] 时间:2014-03-29 13:37 查看:214次 标签:刘奇葆文化体制改革

  • 沈丁立指出,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中国的世界文明观。这是当代中国领导人首次系统提出对世界文明的看法,指出文明有多彩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详细] 时间:2014-03-28 09:40 查看:366次 标签:文明观习近平

  •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详细] 时间:2014-03-27 09:40 查看:599次 标签: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家”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键点,是一座桥。理学家朱熹有一个比方:家亦是“大政”,一国有公家之政、私家之政,家教就是私家之政。按儒家伦理,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家庭教养,使人获得进入公共社会的基本品质。...[详细] 时间:2014-03-27 09:34 查看:1061次 标签:家风家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自秦汉以来,国家形态和结构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结构,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郡县制是非常稳定的一种国家结构,它使得地方割据和动乱不具有国家结构这样的机制,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中的后四千年,国家的统一是常态,是长期的;分裂是短暂的,分裂终究要...[详细] 时间:2014-03-25 14:05 查看:509次 标签:国家结构中华民族文化“一国两制”多元一体

  • 文化自身的繁荣和发展需要有正确的价值目标导引。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或价值目标涉及文化为谁发展、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如果说文化建设的重心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那么文化自身发展的方向则主要表现在对正确价值目标的认知和守持。...[详细] 时间:2014-03-25 10:28 查看:763次 标签:文化建设 郝立新文化改革宣传思想工作

  • 在《文化热点面对面》一书中,蔡武直言热点所在往往正是问题和矛盾所在,他指出:“面对热点问题,不能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关头沉默不语,要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稳定社会预期。”...[详细] 时间:2014-03-24 09:32 查看:239次 标签:文化部权力艺术干预文化体制改革

理论大视野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