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亦是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儒家甚至将“信”作为“五常”之一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诚信”之重要可见一斑。...[详细] 时间:2014-04-30 10:16 查看:285次 标签:家风必修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利益就是公共利益, 每一种利益要服从于这个最大公约数, 改革的利益阻力才能化解, 改革也才能深化和前行。当下,网络上之所以充斥着纷争的“口水”,几乎事事能都引发对立与撕裂, 也源于缺乏对国家利益这个价值共识底线的认同。...[详细] 时间:2014-04-29 11:39 查看:212次 标签:国家认同国家利益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离不开宣传、教育。青少年接受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它的认知和理解,更需要学校教育。青少年主要在学校学习、交友和活动,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构成的教育网络中,学校教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详细] 时间:2014-04-29 11:39 查看:429次 标签:核心价值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要求。...[详细] 时间:2014-04-29 10:19 查看:231次 标签:教育部传统文化教育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必须敢于并善于迎接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异质文化的交融过程中获得更新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表示,文化与学术领域的“改革开放”,应该是双向的,这是时代赋予学界的使命。
...[详细]
时间:2014-04-28 11:04
查看:368次 标签:文化中国“走出去”文化自觉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强调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价值问题,一直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详细] 时间:2014-04-28 11:00 查看:718次 标签: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
理论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理论思维是以概念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理论思维以逻辑化的概念系统规范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在理论层面规范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详细] 时间:2014-04-28 10:52 查看:274次 标签:灵魂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语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破三望四”,我们的经验更多了,我们的认识更深刻了,我们对改革的规律把握更透了,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正逢其时。...[详细] 时间:2014-04-28 09:45 查看:276次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代讲一个人的修为,亦即“进德修业”,或者如今天所说如何在道德业绩方面建构自己,“诚信”是一个标志性的理念。
...[详细]
时间:2014-04-28 09:26
查看:415次 标签:中国意义传统价值
目前,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内地发达省区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同类地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详细] 时间:2014-04-27 12:18 查看:354次 标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群众路线
民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相比于国家社稷、君主,人民是最应优先受到重视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为民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根本目的、价值标准。...[详细] 时间:2014-04-25 13:44 查看:917次 标签: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民本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外来语对汉语的纯洁和健康的伤害到底有多大?...[详细] 时间:2014-04-25 09:27 查看:572次 标签:纯洁性汉语外语
我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形成了无数礼仪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许多礼仪已经失去了积极意义,一些讲求排场、大操大办的形式主义,应当改造和简化。比如中央规定简化“迎来送往”形式,出台八项规定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举措,传递出社会的正能量,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详细] 时间:2014-04-23 10:20 查看:295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制度
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烙有各自特点的价值观念,罔顾这一规律和事实,强行移花接木、植树种草,必然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甚至水土不服、一败涂地。...[详细] 时间:2014-04-22 14:01 查看:523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也不意味着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它是非常实在具体的,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详细] 时间:2014-04-22 10:04 查看:444次 标签:核心价值观
“中”“和”思想恰恰蕴含着古人对最高道德的追求和向往。“中”是至高的德性,“和”则是君子人格的体现。“中”“和”道德品性要求人格的均衡发展,既不偏激,又不消极,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坚守崇高的价值理想,也就是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充分吸收传统“中”“和”思想精华...[详细] 时间:2014-04-21 09:30 查看:205次 标签: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详细] 时间:2014-04-20 21:04 查看:272次 标签:制度建设慈善组织信息公开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详细] 时间:2014-04-18 13:13 查看:272次 标签: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详细] 时间:2014-04-17 10:26 查看:487次 标签:市场经济道德正能量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通知》起草工作,中宣部会同中央外宣办、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文化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起草组...[详细] 时间:2014-04-17 09:50 查看:283次 标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