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激励人们为实现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梦想而奋斗。在建设普遍安全世界的道路上,只要各国能够坚持朝正确的方向毅然前行,无论路途多么漫长、多么曲折,普遍安全的目标都能够成为可及的希望。...[详细] 时间:2017-11-03 11:14 查看:534次 标签:钟声恐怖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安全治理
倾向于关注差异是人的认识的一大特点,再加上受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思维影响,以及媒体偏好的作用,人们往往热衷于关注国家间的差异、分歧、矛盾。当然,在仍然存在民族主义,特别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当今世界,关注国家间的差异、分歧、矛盾,防范它们引发国家间冲突,威胁国家安...[详细] 时间:2017-11-02 10:28 查看:472次 标签:刘建飞中美关系国家利益大国外交
中国需要继续做好“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两篇大文章,努力推动与世界的互利共赢并切实践行好对发展中国家的“正确义利观”,努力推进中国由“追求自身发展”转变为“引领世界发展”,推动中国身份由国家纬度走向更为宽广的全球纬度,进而全面塑造中国的全球观念、全球身份和大国形...[详细] 时间:2017-11-02 10:19 查看:1251次 标签:罗建波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体系
新时代我国国际感召力明显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提议和方案反应积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详细] 时间:2017-10-26 11:03 查看:784次 标签:张永军全球治理十九大报告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详细] 时间:2017-10-26 11:00 查看:4859次 标签:魏建国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国家肆虐,导致一万多人死亡,不少外国医疗机构纷纷从疫区国家撤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先后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派出6批医疗队执行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上演了“最美的逆行”。这是我军卫勤力量首次成建制独立遂行海外重大疫情防控任务,也...[详细] 时间:2017-10-18 10:00 查看:660次 标签:中国军队大国担当国际维和埃博拉疫情
把坚定信仰作为根本,在真学真信中树立自信。我们党和军队之所以能够历经风浪而不动摇,历经艰难而不溃散,久经考验而不变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对共产主义具有钢铁般的信仰。...[详细] 时间:2017-10-13 14:31 查看:491次 标签: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教育理论自信
自诞生之日起,民族主义便强调个人的民族认同,并促使大众将自己的民族认同上升为国家认同。这种民族尊严感和由此激发的爱国主义,曾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近代欧美民族国家,推动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竞争力不断提升,进而发展成为大国强国。...[详细] 时间:2017-10-13 14:25 查看:451次 标签:叶江欧美民族主义欧美社会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发展观,为全球发展指明新的方向;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提供新的路径;“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理念纳入联合国大会决议,为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开出良方。...[详细] 时间:2017-10-13 09:13 查看:1388次 标签:中国软实力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
随着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完善已是大势所趋。在中国外交实践中,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详细] 时间:2017-10-12 14:01 查看:936次 标签:赵磊新型国际关系大国外交中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详细] 时间:2017-10-10 15:23 查看:1096次 标签:改革开放一带一路深圳模式命运共同体
“让世界更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警方将继续与各国警方携手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为建设更加公正、和谐的国际警务大家庭,为维护世界安全稳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详细] 时间:2017-10-09 13:33 查看:529次 标签:安全合作世界安全中国法治
对非洲国家而言,加强并深化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合作,是非洲实现一体化与发展、谋求联合自强的时代需要。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而言,发展中非关系既是一种历史情结,更是一种美好理念。中非关系正以其鲜活而生动的实践向世人昭示:“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详细] 时间:2017-10-02 09:40 查看:500次 标签:刘乃亚中非关系中非合作“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精神在周边国家的落地,体现在“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上。美好的理念要付诸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周边国家的二元性——他们的经济基础是发展中国家,上层建筑往往搞发达国家那套;复杂性——有些国家的现代政治制度还未建立起来,地方部落影响可能超过政府;矛盾性——地理近...[详细] 时间:2017-09-26 10:16 查看:670次 标签:王义桅中国外交周边外交
国际社会中发生的这些变化,并不是偶然和临时的现象,它们的发生有比较深厚的现实利益基础和思想观念根源,其中的某些变化还会在一定时期内自我强化。这意味着这些变化至少是一种在中短期内难以扭转的趋势。...[详细] 时间:2017-09-26 10:14 查看:860次 标签:周方银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国际社会
自由民主制度在一定条件下的确可以有良好表现,但在根本上,它不是一个能解决问题、建构共识和培育政治共同体的制度,它是一个基于个人和集团私利的制度,只可同甘,难以共苦。泰国、韩国及非洲、拉美一些国家的命运可为美国的前车之鉴。...[详细] 时间:2017-09-26 10:12 查看:1592次 标签:范勇鹏西方民主美国政治制度自由民主制度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文明型国家外交,超越了历史上的西方列强外交和现实世界的美国霸权外交,正如“一带一路”的巨大魅力所显示的,正在开辟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中国的自我定位,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必将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和人类命运共同...[详细] 时间:2017-09-25 13:38 查看:619次 标签:王义桅大国外交四个自信和平发展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曾刊文指出,近几年来,人们一直通过两个角度对国际问题进行分析:一个角度侧重地缘政治,另一个角度考虑全球治理框架。文章认为,中国在2016年接任G20主席国是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开端,这是这个非西方大国首次主持世界一流的经济合作论坛。中国担...[详细] 时间:2017-09-25 13:21 查看:733次 标签:金砖会晤大国外交国际政治“一带一路”
大国外交,是一个无比庞大复杂的体系。但把林林总总的实践做一总结,中国给世界最响亮的声音,就是“全球化”这一潮流浩浩荡荡,不可回避。这一立场,加上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实力,给置身与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下的大大小小的参与者们服下了一颗定心丸。...[详细] 时间:2017-09-22 11:16 查看:442次 标签:孙晶中国经济大国外交全球化
“中国梦”概念提出数年来,给中国和世界各国、各地区带来一个难得的空间来交流、确认彼此的合作关系,而“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有重要意义。各国都有机会借此与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对话,求同存异,最终达成合作。...[详细] 时间:2017-09-21 11:41 查看:317次 标签:喜迎十九大中国梦一带一路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