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把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2)

怎么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革命党和执政党思维方式的区别问题。革命党和执政党有什么样的区别?今天看来起码有三点,首先从地位上来看,革命党是非法党的地位,是一个地下组织,处于一个被剿杀、被围剿的地位;执政党是在和平环境之下,是一个合法的党,是一个建设的党。其次,革命党和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不一样的,革命党的根本任务是夺取政权,以夺取政权作为中心任务;执政党执掌政权,执掌政权根本任务是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执政党的中心任务,是第一要务。执政党执政以后,所干的事是什么?就是要把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大,只有这样,才能够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也就是说执政党上台以后,所面对的群体已经不仅仅是它所代表的那一小批人了,所面对的对象是所有的人,所以要照顾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第三,二者依靠的人不一样。革命党是要搞革命的党,它依靠什么样的人?我给他概括了一句话,叫扎根于特定的社会不满阶层。这是革命党的依靠,为什么这么说呢?革命党就是要推翻当时政权的党,推翻当时的政权,当时的政权也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的,肯定有一部分社会基础。大家看一看陈水扁,陈水扁现在在台湾应当说是臭不可闻了,但即使是这个样子,他还有11%的铁杆支持者。就是说,政权的存在总是有它存在的社会基础,所以,革命党要革当时政权的命,要依靠哪些人啊?要依靠经常受到这个政权压迫,几乎过不下去的那批人。当然,就我们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理论来讲,我觉得里面还有更深刻的因素,比如说无产阶级,我们讲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者,但是从革命的角度讲,大家看一看,我们为什么要找无产阶级参加革命啊?就是因为无产阶级当然在中国还有农民贫下中农,他们是当时社会受压迫受剥削最深的阶级,搞革命要靠他们。大家再看一下,执政党要干事依靠谁啊?还能光依靠工人农民吗?当然工人农民占社会大多数,永远是我们的基本力量,这个毫无疑问的,但是执政党的眼光是盯着整个社会,要推动社会发展,不是为了夺取政权,所以你的依靠力量就应当尽可能地代表社会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基础,这就是执政党的社会政策,这就是执政党的依靠力量。执政党和革命党在这方面的最大区别是,革命党是把社会拆卸开来、分开来的政策,要分出清清楚楚的阶级阵线,只有这个样子,才能够真正摆开阵势搞革命;而作为执政党,最忌讳的就是这个东西,它要有一个把社会合起来、拢起来的政策,因为你要推动社会发展,不能把社会上的力量拉出去,拉出去的话,这部分力量天天闹事的话,就没法推动社会发展了。第四,二者的活动方式不一样。革命党在社会上活动,我给概括了这么几句话,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毛主席讲的,我们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也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党的特点,讲破坏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贬义和褒义之说了,革命党的特点就是以破坏为主,只有砸碎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那么它的活动方式必然是要加深社会危机,扩大社会冲突,进行社会动员,发动社会革命。执政党是体制内的党,它需要把社会方方面面拢起来,规范运作,而且它自己还掌握着权力,这权力是个双刃剑啊,搞好了可以为民造福,搞不好的话,就可能祸害百姓。正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按法律办事,社会稳定压倒一切,讲究社会和谐,讲究秩序,讲究制度。我专门讲了一通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区别,目的在哪里?目的就是要说明江泽民同志上台以后在推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已深刻把握了革命党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区别,并开始自觉地按照这些规律办事。

刚才我把我们党执政57年的历史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毛泽东同志所在的阶段,当然了,还有华国锋同志所在的两年。在这个阶段,我们地位上已经成了执政党,但是仍然按照革命的规律办事。怎么讲?大家想一想,1949年,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任务啊?就是反帝反封建,后来加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推倒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这个革命结束了,新生的政权也要巩固,当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从当时的理解出发,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仍然是革命,革谁的命啊?要革资产阶级的命。所以建国以后不长时间,我们中央就做了一个判断,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了主要矛盾,所以要革资产阶级的命。怎么革法?这种革法当然和过去的不一样,不是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而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了,社会主义革命也就完成任务了。两项革命任务完成以后干吗啊?是不是我们应当按照执政党的规律开始办事了?党的八大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从搞革命转到搞建设上来,但是,八大不久,在国内和国际上发生了几件大事。国际上,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把斯大林批得一塌糊涂,这就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的一场大风波。斯大林当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就是神,不是人,神怎么会犯错误呢?赫鲁晓夫却揭露斯大林不但犯错误了,还犯罪了,所以,对共产党信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国际上在闹,毛主席就开始思考: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共产党的政权还有一个稳不稳的问题呢?然后国内也出现问题了,国内的社会主义改造倒是引进社会主义了,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农村千百年来盼土地,土地好不容易分下来了,结果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又充公了;一部分工人收入下降,工人也闹罢工。工人罢工,农民闹事,使毛主席对整个形势做了判断,说不对,阶级斗争还不能放,马上改变了方向。改变方向以后怎么弄?毛主席认为,要继续搞革命。这就麻烦了,继续搞革命的话,首先要找革命的对象,革命对象是谁啊?首先看看哪些人在危及我们的政权。最早毛主席说,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打倒了,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打倒了,但是现在他认为那些人都还在,他们会不会起来复辟啊?所以,一不高兴的时候,就把这批人拖出来斗一斗,后来发现这批人也形不成很大的威胁,感觉威胁都是出现在党内,首先看彭德怀不顺眼。为啥看彭老总不顺眼?说彭老总朝鲜战争以后的威信如日中天,到苏联去以后,苏联赫鲁晓夫给他的礼遇非常之高;彭老总战争年代以来,和毛主席保持的私人关系也不错,所以经常叫毛主席“老毛”,不叫主席,所以,本身心里就有些不愉快。1958年大跃进以后,彭德怀明目张胆的写了一个万言书,批毛主席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在毛主席看来,这不是挑战自己的权威吗?毛主席就认定彭德怀或者以彭德怀为代表的一批人是革命对象。结果,把彭老总打下去了。打下去以后,毛主席的这根弦越绷越紧,感觉到还有更大的,说苏联有赫鲁晓夫,中共有没有赫鲁晓夫啊,毛主席越看越觉得刘少奇像,不仅刘少奇像,而且邓小平也像,而且认为在他们两个背后,还有一个党内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派。大家看,革命对象就这样找到了,那就要按革命规律办事,把已经整合的中国社会分帮。他们是革命对象,毛主席就看一看,哪些人受这些人的压榨,不满意他们?老人家巨人之手一挥,千百万红卫兵小将们就上来了,整个的社会分成了两帮,就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局面。大家看看,这是不是执政党按革命规律办事啊?为什么把76年到78年这段也算呢?因为华国锋还想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说的不能动,凡是毛主席做过的不能改,这就麻烦了。所以,整个这一段就是这样一个特点。

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上台到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之前是这样一个特点:实践上我们已经按照执政党的规律办事,已经开始不自觉地按执政党的规律办事,但是主观上还没有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获得清醒的认知。为啥呢?邓小平同志那个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呢?“文化大革命”给他留下了烂摊子,老百姓吃不饱饭,饿肚子,这就是他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所以,小平同志在当时义无反顾地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话,过去的思路就要改,出现了改革,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就要开放,一改革开放,我们的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跟着飞进来了,所以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邓小平建设思路的集中概括,当然里面完整的思路应当是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是邓小平关于在中国进行建设思路的一个集中的概括,为什么这么说?这里面有建设的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的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际上小平同志的出发点就是,老百姓肚子饿得咕咕叫,我现在就要想办法让老百姓吃饱饭。邓小平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提出了他自己的思路,这是毛泽东回答错了的问题。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共产党垮台,考虑不到共产党执政的问题,考虑不到共产党到底怎样执政执得稳、执得好的问题。

江泽民为什么能提出这些问题来,就是因为江泽民遇到了世界大转折,中国大变革,苏东共产党垮台了,中国老百姓吃饱了饭了,而且还闹事,世界上经济发展很好的国家最终也垮台了。这些问题使他思考,很深入地思考一个政党到底应当怎样执政,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执政才能够稳定,才能够完成使命?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始深入认识这些问题。然后就是在这个思路框架之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涉及了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推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上所提出的第一条思路。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啊?因为你是执政党,执政党要干的事就是推动社会发展,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又快又好健康的发展。第二条叫做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回答了发展依靠什么人的问题。大家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句话内涵深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多次提出要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等等,但是那个最广泛和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因为那个时期我们脑子里面是一种革命党的思维方式,革命党的思维方式的最基本前提是这个社会已经分出阵线来了,一部分人已经作为敌人给划出去了,划出去的那批人是绝对不会分到最广泛最充分里面去,最广泛最充分是在剩下的人里面摸勺子,而且在剩下的这些人里面,也不一定能团结到最多数,而且经常性的是把剩下的这批人里又划出去一些人,再划到敌人那边。但是今天我们讲的最广泛最充分就不一样了,我们面对的是所有的人。当然,这个社会上不乏少数的犯罪分子、腐败分子,所以团结这个社会100%的人是不可能的,能够团结99%就不错了,再团结95%也不错了,但是我们的目标是立足于团结100%的人,这就是我们的政策,叫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家注意《文选》的第三卷,我认为重点要学习第三卷,为什么?前两卷可以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第三卷是完整的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卷开篇就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那篇文章,然后江泽民同志论述了我们作为一个执政党,应当怎么样推动社会发展,怎么样来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中有一篇代表作,就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大家注意这篇讲话里讲啥问题?它把改革开放以来新涌现的社会阶层,把他们也作为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是政策上非常重要的变化,大家看一看,我们从革命党转到执政党以后,对过去认为的剥削者采取怎么措施啊?一直没什么好办法,五几年的时候,给他们戴上“地富反坏右”的帽子,这批人是永世不得翻身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以他敏锐的眼光立即认识到不能再把这批人作为异己分子放在这儿了,所以立即帮他们摘掉帽子了。但因为要搞市场经济,肯定要办企业,以我们以前的眼光看,办企业就有资本家,就会有买办,这怎么看?这就是江泽民《“七一”讲话》里面讲的新的社会阶层,这批人不好办,按照我们革命党的思维方式,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批人就应当被打倒,按照我们今天推动社会发展,作为执政党的要求来讲的话,这批人是不可缺的。在今天中国的GDP里面,将近一半是民营经济创造的,东南沿海有些地方,百分之七八十的社会财富都是他们创造的。他们人数虽然少,但是能量特别大,你说老把这批人作为阶级异己分子放在这里,他们能安心搞建设吗?不可能的。所以江泽民就立足于执政党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提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新涌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是体制之内的,是好人,不是坏人。当然了,对个别的人来讲,我觉得现在还不能讲他是好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再有一条,就是在活动方式上提出了三个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执政党必须这么办。小平同志当时虽然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但是没有像现在这样,从执政规律这个高度在清醒认知之后,这么明确这么突出这么完整的提出来。总之,我觉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出总结论之后,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这个层面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念,或者叫三个主要的思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