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政党建设这个层面,在党拒腐防变这个层面,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怎么解决的?我觉得,一个是指出新时期党的历史方位,然后提出新时期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发挥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创新。江泽民同志突出点出了新时期党建的主题,什么主题?就是要使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党建的一切任务要围绕这个任务转。过去,我们党建目标往往是围绕着一个非常抽象的党的性质: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党?因为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怎么样围绕这个核心来搞建设啊?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天天就围绕这个道理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党建的目的是干什么?我们每个人天天都锻炼身体,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活着。我觉得错了,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我想这个观点大家都同意。如果是让别人衡量你有没有价值,关键是你为这个社会是不是做了一点贡献,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保养自己,锻炼身体,吃的好一点,是为了能够为这个社会做点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嘛,党更要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年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按照邓小平的观点,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什么叫工具?因为走得慢,所以我们买车,车对人来讲是个代步工具,是个交通工具,当坐上车,跑得比你走得还慢的时候,大家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工具已经失去它的价值了,就扔了。人民群众为什么需要党?是因为党能够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更好地领导人民群众推动这个社会发展,所以,只要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这个党就有价值。如果党丧失这样一种功能,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所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在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设方面突出强调党的先进性问题。什么是先进性?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里面说,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什么党的先进性,什么富国强民,统统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把它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进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党的建设就是要围绕着这么一个目的来搞建设,这就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我们过去的传统党建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区别就在于过去我们讲党建,虽然自觉不自觉的也是为了党的先进性,为了实现党的先进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搞建设,但是,因为我们往往对党的先进性的内涵理解得太抽象,没有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所以我们的党建经常偏离了方向。比如说建国以后有段时间,你说毛主席抓党建老人家不自信吗?天天抓党建,但是由于我们的先进性问题偏离了党的中心任务,主观上我们是围绕着先进性搞建设,客观上我们在偏离先进性,甚至在减损党的先进性。而新时期我们强调党的建设或者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围绕着党在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来进行党的建设,又叫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这就是江泽民创造性地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围绕这样一个思路,他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问题。他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等一系列理念。这是他的创新之处。通过这些问题,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卓有成效地回答了怎样做“三个代表”,才能使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中国人民的认可与支持,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思路。
正因为它是这样一个思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一样。毛泽东思想解决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怎么进行革命的思路:革命的对象是什么?革命要依靠哪些人?怎么革法?毛泽东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路,这就是毛泽东思想。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的主体部分是关于怎么搞革命的思路。那毛泽东思想中有没有关于搞建设的内容?也有。《论十大关系》、《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但是这些东西没有形成关于建设的完整的思路。所以,这不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部分。邓小平理论,恰恰就是在总结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种社会现实,科学的回答了在中国怎么搞建设的问题,形成了怎么搞建设的完整思路:建设目标是什么?依靠谁?怎么搞建设?方针是什么?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大转折的世界、大变革的中国这样一种现实,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的现实,也就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方位,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应当怎样执政,提出了一套执政的新思路,我们把它叫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选》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一整套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思路,来解读这个思路。
我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文选》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
因为《文选》我也是初学,咱们大家共同看一下锦涛同志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文选》共203篇文章,第一卷是59篇文章,主要是从1980年到十五大以前为止;第二卷是从十五大开始,到2000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前为止,81篇文章;第三卷从2000年在高州讲话,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到2004年10月份,辞去中央军委职务的讲话为止。203篇文章,绝大部分是新发表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这些文章围绕着我刚才的这些思路做了非常细致的解答。锦涛同志在学习《文选》报告会的讲话里面,中共中央在关于学习《文选》的决定里面,都对这个内容做了集中的概括,咱们可以按照刚才我分析问题的思路再把它理一下。
比如说,在关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这个问题上,咱们看一下《文选》,看一下锦涛同志的讲话,就会发现江泽民同志有他自己一整套的思路,比如关于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为谁发展的问题,他提出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这是一个观点。关于发展的目标,江泽民同志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叫做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第二个观点。小康社会应当怎么建设,这里面就有一个发展的问题,有个改革的问题,有个稳定的问题。从发展的布局上来讲,他在小平同志提出的开放沿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这是关于怎么发展的一个关键思路,即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以增长效益为主。然后,从国家的大布局上来讲,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理念,从城乡布局上来讲,提出农村的“三农”问题。发展需要改革,需要动力,动力之一是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重要观点。改革里面涉及什么东西啊?涉及到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后改革生产关系就是上层建筑嘛,生产关系里面主要就是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开放,为了发展,除了改革,还有开放。这是从经济层面来讲的,他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在政治层面,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文化方面,他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把以上三方面综合起来,他提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依靠力量方面,他提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另外,他还提出军队建设、祖国统一等方面的思想。通过这一系列的观点,他回答了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怎么推动社会发展、怎么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问题,从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关于《文选》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关于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提高党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这个角度,江泽民同志提出很多观点,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要把握好党的历史方位,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我觉得这是党建方面一个总的观点。具体的提出以下观点,比如说关于党的性质,他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刚才我给大家谈了,为什么是两个先锋队,不是一个先锋队?就是因为执政党的建设不是革命党的建设。其实,从中国共产党来讲,从一产生它就不是一个先锋队,而是两个先锋队,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引过来的。马克思为什么讲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为19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的发展,两大阶级严重分化,95%以上是工人阶级,5%是资产阶级,所以这个社会里面,共产党只要代表无产阶级,就代表了95%,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0%是农民,你光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才200多万人,你就代表那200多万人吗?而且,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就面临了两大任务,一个任务是民族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个任务是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地主阶级。所以,以咱们今天的认识水平来看,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是两个先锋队,不是一个先锋队。如果光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话,不符合历史事实。今天,我们是在认识水平提高了以后,对问题的认知深化了以后,才明确提出两个先锋队的。今天作为执政党,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再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关于坚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到首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思想;还有,增加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江泽民同志就是通过这些观点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我觉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重点是要掌握这些观点,沿着我刚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分析思路,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地理解和着力把握这些观点。
这三个大问题我已经讲完了,再需要带上一个小尾巴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时期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非常重要,重要在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是孤立的,让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某一个人的思想,不是这个意思,因为理论的发展都是有延续性的,都是一脉相承的。正如今天我们把握邓小平理论离不开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把握,因为你搞不清楚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讲的什么东西,也就搞不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要提出来,为什么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你搞不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什么,也就搞不清楚中央在新时期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之下的八大战略思想。那么,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是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大家从报纸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话,成了一句套话了,但我所表达的意思决不是套话的意思。为什么?今天我们党所面临的问题,依然是江泽民那个时代面临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个总结论,就是要做到“三个代表”,只要中国共产党做到“三个代表”,我们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怎样做到“三个代表”呢?他提出新的理念,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沿着这样的一种理念,进一步回答中国共产党应当怎样执政这个问题。大家注意一下,十六大以来我们中央对于十六大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概括了八大战略,但是大家读一下锦涛同志在这次《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文选》的决定,对于八大战略思想的概括和以前略有不同。在这之前,八大思想是这样讲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注意一下,科学发展观还是围绕发展做文章的,如果说以前,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已经讲清楚了发展对于一个党非常重要,讲清楚了发展在执政中的地位问题,我觉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问题,这个问题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同样关系着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就锦涛同志最近的讲话,实际上他提出了新的八大战略思想: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推动科学发展;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六是构建和谐世界;七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我的感觉就是科学发展观恐怕要包含这些内容。大家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东西和前面《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只有这样学,才会有收获,才能把握精神实质,才会明白中央出版《文选》,一而再、再而三提出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把学习活动引入深入,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全体党员了解中央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思路,就是要提高我们党员的认识,搞好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大业。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