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刘峰:领导力与执行力(2)

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三个提高”

接下来我们讲“三个提高”,提高胆商、情商、智商。

领导一定要用决断力,要避免“布利丹效应”。布利丹效应又称布利丹毛驴效应。布利丹效应是从一个外国成语引申而来的。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后来,人们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布利丹效应有三大特点。第一,追求最优。这样往往会一再丧失机遇,因此国有企业要一步一步的改革。小平同志曾说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最乱。情绪乱、思维乱,选择的标准乱。第三,最慢。问题的发现慢,决策慢,执行慢。怎么避免“乱”和“慢”呢?管理的“理”还一层含义是排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工作中要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抓关键环节,这都是排序。什么叫管理?管理是追求秩序的。

决策难在选择,选择难在标准,而不是难在方案多,多个标准难在排序,谁是第一标准、第二标准。就拿找老婆的标准来说吧,第一个标准是智力好,智力遗传很重要,虽说男女都遗传,但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母亲的遗传太重要了。第二个标准是性格,性格好有利于家庭和睦、团结、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兼顾相貌。不漂亮可以,但是不能特别不漂亮。

选任要有标准,多个标准要排序,要注重品德、能力,尤其是沟通协调的领导能力。比如,选一个办公室副主任,不是选大学教授,不用过多强调学历。

排序难在理智。什么叫理智?过去说“家有三件事,先捡急事办”,这个话错了。急事要缓办,在桌子上放半天,多想想会考虑得更周到。按照工作的要求、实际情况,哪件事重要先办哪件事,这叫排序。“急事先办”那是情绪化的表现,人的情绪像钟摆一样,摆到最高点兴奋、激动,容易失误,摆在最低点消极、焦虑,更容易失误。我们一定要知道,影响日常工作的不仅仅是智力,情绪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更强烈。调控情绪是一个基本功,对各级干部都有用,一定要把情绪调整相对平稳。

什么是胆商?当领导就要敢于担责任,要有胆略、气魄、勇气。为了大家好懂好用,我这里给六个定义。一是敢于面对逆境、困境,能够寻求突破的人胆商高。大家都知道,小平同志是三落三起,遇到困难能突破。二是敢于面对压力,能把压力变动力的人胆商高。三是敢于面对变化,胆商高的人遇到变化很兴奋,善于从变化中找到机会。四是敢于面对竞争,寻求创新。五是该放弃的要放弃。六是敢于承担责任。

什么是情商?第一,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知道自己真正的优势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缺陷,尤其是致命的缺陷。

第二,自我管理。情商高的人能管住自己,一管自己的心态,要积极;二管自己的情绪,要稳定;三管自己的时间,要有序。情商高的人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稳定的。机关工作忙忙碌碌,请示、汇报、检查、评比,一天到晚都是事,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时间,要有序。

第三,识人。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要识别能力,识别品德,识别距离远近。这个距离不是空间距离,而是心的距离、感情的距离、人际关系的距离。有的人天天围着你转,内心离你很远;一个人虽不常跟你见面,他还是佩服你、拥戴你,离你很近。

第四,协调管理。跟上级协调,主动沟通;与同级沟通,竞争协作;与下级沟通,对下级多点服务,下级就会对你主动服从。

情商有四大特点。第一,情商高的人亲和力强。第二,适应性强,在这一点上男女都一样。留在机关你适应,派去企业你也适应,那就是情商高。第三,对人对事富于敏锐性。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发现苗头。第四点,有道德。有德的人才叫情商高,情商一定强调有道德。

什么是智商?精通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科学理性地判断形势、市场,善于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善于学习,都叫智商。

我结合实际给大家讲一讲。高智商的人适合搞技术;高情商的人适合在企业里搞营销、接待;高智商、高情商这种人适合搞管理。高情商、高智商、高胆商“三高”的人适合当领导、高管。

在这个问题上为了大家印象深,我给诸位补充一个定义,什么是学习?联合国关于学习的定义有四点:第一,学会生存。企业、个人先生存后发展,适应环境、适应变化、适应压力,学会生存。学会生存首先就是提高胆商,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都是拓展训练,都是提高生存能力。第二,学会沟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过去我们说某人学习不认真,看书看个题,看报看个皮,其实他会学习,一张报纸有必要从头看到尾吗?没必要。第四,学会技能。

提高执行力的“四个重要”

下面讲如何提高执行力,讲四个重要。

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本身对,但不能以摸石头的多少来考核干部,也不能只是埋头摸石头,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摸石头,朝哪个方向摸。中国传统文化不太关注结果,务虚不务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传说故事都溶化到了我们的血液里,一方面它们是有道理的,但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有的时候要移山,有的时候要打隧道,有的时候要移人,关键要达到目的,提高执行力最终要的是结果。

第一,动机、过程没有结果重要。动机与结果相一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动机跟结果哪个更重要呢?光有动机没有结果,动机就是虚的,在动机和结果相一致的基础上,结果重于动机。

第二,目标没有目的重要。管理大师杜拉克1958年提出目标管理,实际上这个理论1954年就已经提出来了,1958年成型。40年后,杜拉克说目标管理过时了,他提出,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问为什么?值得吗?正确吗?会有什么问题?要清楚目的,目的第一位,目标第二位,然后才是指标。

第三,成本没有价值重要。节约闹革命是完全正确的,可是为了节约把革命给耽误了,那就不对了。假如,体能的开发成本是1块钱,技能的开发需要3块钱,而智能的开发需要9块钱,为什么人们还是更注重提高智能呢?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智能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技能和体能创造的价值。所以,投入的时候首先要看值不值,当然,也要尽量减少成本。

第四,效率没有效益重要。当年深圳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看来,也不尽然,效率越高,可能积压的越多、亏损的越多、下岗的越多。我们要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不是效率,效率、效益相一致最好。

领导用人的“三个重在”

现在我们讲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叫做“三个重在”。领导重在用人;用人重在激励;激励重在结合。毛泽东曾经说过,刘邦是个高明的政治家,他“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而项羽不是。刘邦认为他之所以能取天下关键在四点:一奖二赏三封四用。尤其是在用人上,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箫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奖,精神激励;赏,物质激励;封,授权激励;用,用人激励,多种手段结合。

怎样用人呢?一般说来有八种,第一,实干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叫干啥就干啥,像沙和尚这样的人就是老实的实干家。第二,推进者。像孙悟空,能力强,业务棒、进度快、质量好,特别能干。第三,外交家。能言善辩,智慧高,点子多。第四,凝聚者,唐僧就是凝聚者,用自己的人格、事业,把大家团结、凝聚起来。第五,协调者。像猪八戒,适应性强,人际关系好,情商高,智商相对低一些。第六,监督者。素质高,理智、冷静,能发现问题。监督者在学术上又叫批评家。第七,智多星。第八,完美主义者,适合搞策划、宣传,追求理想。

组织里哪三种人少一些会比较好?第一,完美主义者不能多,他们只擅长当评论员,不擅长当战斗员。第二,凝聚者不能多,否则就会形成多中心,不利于团结。第三,监督者要少,监督者不可缺少,但不能太多,监督太多就会限制多、束缚多,不利于创新。组织里哪三种人多一些比较好呢?第一,实干家多了,组织才能有切实的发展。第二,协调者多了,团队精神好。第三,推进者是业务骨干,也要多一些,有他们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人是用其长避其短,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激励是三步曲,先激励“我”,我就是领导;后激励“他”,他就是下级;最后是相互激励。那么,是激励“我”更重要还是激励“他”更重要呢?我认为,激励“他”更重要。领导工作的实质是让下级干,如果下级激励不起来,对自己的激励再好也没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话,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更不符合管理的实际。国外的高速列车既有火车头的激励,也有火车厢的马力,这样才跑得快,轻而易举超过300公里/小时。

更实际的问题又出来了,激励下级,点燃他的激情,还要开发他的潜能。先激励心,后激励智,后者更重要。环境激励、组织激励、自我激励,潜能变成显能,变成了工作的效能。环境不激励、组织不激励、自我不激励,潜能变成无能。激励的初级阶段是调动积极性,激励的实质是把人的潜能变成显能、效率。

激励还要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个体、激励群体相结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相结合。国企改革,一定要护员,不能动不动就减员增效。

领导用人的“三个重在”:领导重在用人,用人重在激励,激励重在结合。落实到实践中,我给大家两个建议:第一,及时评价。要有一个评价机制,只有评价,没有奖励也不行。第二,及时激励。还要注意两个避免:第一,避免动机与结果不一致,很多改革出发点都是好的,结果让老百姓利益受损,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老百姓意见很大。第二,避免激励和决策两张皮。决策的目标跟激励的目标要一致,决策的过程与激励的过程要一致。

关于激励的“三个先后”:第一,先保障后激励,对国有企业的员工,一定要关注其社会保障。保障与激励相结合,激励是重点。第二,先激励后约束。激励机制优先建立,然后是约束机制,缺一不可。第三,先决策后激励,先制订规章制度、制订决策,决策是激励的依据和方向,符合决策再激励,激励是决策执行的动力,决策跟激励结合,决策是重点。

今天就讲到这里,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