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百年梦与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发展(4)

摘要: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是大戏,也是重头戏。这台大戏的设计者是张艺谋、陈维亚、张继刚,三个强强联合。……国际奥林匹克是一个大舞台,可以展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还可以展示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成功的经验,还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过奥运会。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窗口来展示。

此外,奥林匹克还有标识的魅力。国际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奥运会会旗、火炬、圣火等都是奥林匹克的标识。悉尼奥运会实现了水中传递火炬,一般讲,水火不能相容,但是这届奥运会就实现了在水中点燃火炬,在水中传递火炬。北京奥运会火炬成功登顶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奥运会火炬在世界第三极上灿烂燃烧,这也是奥运会火炬传递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

奥林匹克的会徽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标识,但里边传递的内容都是各个国家深邃的文化特质,像雅典奥运会的橄榄枝,还有2008年奥运会舞动的北京,里边都有很多含义。还有奥运会的吉祥物,最早的时候一届奥运会设置一个吉祥物,主要是把动物给人性化了,非常可爱。到悉尼奥运会的时候,开始设置三个,雅典奥运会是两个。到北京奥运会,我们设计了五个。还有奥运会的奖牌,每届奥运会的奖牌设计也不一样,都有举办国特色和举办国文化内涵。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东西方文化是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形成发展的,这两种文化不同,产生的体育文化也不同。我们先看看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主要是源于古代的希腊。古代希腊到底有什么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才使西方形成了不同于或者有别于我们东方文化的文化呢?从自然环境来讲,古希腊就很特别。它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在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北边跟欧洲腹地接壤,东边是爱琴海,西边是爱尔尼亚海,南边是地中海,三面环海使它海路通达。我们知道,文化要发展,必须要交流和碰撞。因为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有这么几个先天的条件:

一是它的土地比较贫瘠,基本的生存资料难以自给自足,必须要进行交流交换,三面环海又给它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交换优势。

二是由于它海路通达,逐渐形成一个地中海、爱琴海的贸易文化圈。古代希腊盛产橄榄油、无花果、葡萄干,青铜器也比较发达,拿这些东西跟人家交换粮食,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地中海的贸易文化圈。

三是它丘陵比较多,把内部割得零零散散,因此它实行的不是国家治理,而是分成了城邦来治理。古代希腊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个城邦,现在经常提到的大城邦有雅典、斯巴达等这样一些城邦。这些城邦之间,经常兵戎相见,掠夺奴隶、掠夺财产。但他们之间又有和谐的时候,就是开奥运会的时候。古代的奥运会跟我们今天的奥运会相比,从性质上、规模上,还有设置的项目上都不同。但古代奥运会的历史要比现代奥运会长得多,古代奥运会是从公元前76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393年,其间共1169年,也是四年举办一届,举办了293届。在奥运会期间,大家就不打仗了,一起去祭祀宙斯,然后进行体育比赛。

四是它距离其他文明近,便于文化交流。它的东边跟西亚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巴比伦文化非常接近,它的西面跟古代罗马文化比较接近,它的南边跟古代埃及文化接近。

从它的社会特点来看,古代希腊从雅典城邦开始,就是一种相对民主的制度。这个民主制度就是城邦里边的公民都基本享有比较平等的参与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五是古代希腊是一种海洋文化,又是商业贸易文化,所以使人视野开阔、心胸豁达、崇尚健美。古代奥运会跟今天的奥运会不一样,运动员不是穿着服装去比赛,是裸体的。为什么要裸体呢?要让人去张扬个性,比谁的肌肉更健美,比谁的曲线更优美,比谁的体格更健壮。海洋文化强调个性的发展,商业贸易文化强调公平,所以三千年前在古代希腊,这种理性的公平竞争的文化就形成了。

希腊是泛神主义,这一点大家可能也知道,联系200多个城邦的就是他们信奉的一样的神。古代希腊信奉12个神,最大的一个神就是宙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其实是祭祀宙斯的,当然他们也祭祀其他的神,这些竞技会都是男性裸体参加,女性不能看,也不能参加。如果女性特别好奇,要去看裸体竞技会,一旦被发现、抓住,就要从奥林匹亚的高山上推下去,处以死刑。后来女性就觉得不公平,只有男性开竞技会,女性怎么就没有?后来女性就提出抗议,最后以宙斯妻子的名字也命名了一个竞技会,叫“赫拉竞技会”,这个竞技会是专门为女性举行的。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属于东方文明,我们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相比,比较封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文化。从地理环境上讲,我们的北面是茫茫的戈壁和沙漠,我们的东边虽然是大海,但是距离其他文明比较远,我们的西南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这样就使我们的文化和其他的文化交流非常困难。尽管我们历史上有郑和、鉴真等人的文化交流,但规模都非常小,影响力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的先民是以中国为天下,以京城为中心,对域外的知识知之甚少。有人认为我们的文化是一种大河文化,源于黄河流域的文化,这个文化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农业文化。农业文化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而且是跟自然做斗争,也就是靠天吃饭,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五谷丰登,人们的生活就有保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不同。

从注重的体育形态来讲,农业文化孕育出来的主要是习惯和谐、宁静、相对稳定、修身养性这样的体育文化,像太极拳、气功,包括后来的武术。武术一开始不是用来养生的,而是用于战争的,但现在也逐渐变成养生的了。我们历史上也曾有过蹴鞠和马球这样竞技性比较强的项目,后来慢慢失传了。像蹴鞠,本来跟西方的足球非常像,两个门,两个队,非常激烈地去比赛,但由于我们的文化不适于进行那样太过竞争、对抗的项目,就把两个门改称八九个门,大家开始在脚上玩技艺。后来,觉得玩技艺还不过瘾,就在场地中间竖两个杆子,杆子上拉一个网子,网子中间掏一个洞,两个队站在网子的两边,大家在脚上颠球,颠完以后,把球从圆洞里面穿过去,看谁穿得好。这种竞争性的项目最终没有流传下来。

西方强调的是对抗性的项目,是以身为本。竞技性的项目后来又经过了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改造。古代的奥运会都是双人竞技,工业革命后由于分工越来越细,要强调团结、协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很多集体竞技性项目,比如篮球、排球、足球。

从价值观来讲,东方强调整体本位,发展体育主要是为国增光,为民族增光。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体育文化遵从的道德性来讲,东方的体育文化强调身心和谐的修炼,西方把身心分离,强调勇敢竞争,平等自由。

从科学支撑来讲,东方体育无论是太极拳还是气功,科学支撑就是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这就难以量化,比如说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到底应该打多高?每个老师的说法都不一样。中国武术为什么没办法进入奥运会,就在于它没办法量化,“天人合一”、“精气神”、“内柔外刚”,这些东西没办法评判。所以,很多人觉得武术要进入奥运会的话,如果拿西方的跳水项目来评判,就变成“非驴非马”的东西了,这也是我们的体育难以走向世界的一个问题。

从体育文化的规则而言,我们东方的体育是人治的文化,我们现在的体育形式很多都没有像西方那样从一开始就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就便于别人来一起跟你玩,大家可以在统一的规则下一起参与。我们的体育因为人治,没有形成规则,就有很多东西没办法传播。西方的体育从一开始就把场地、器材、设备规定得非常严格,无论在哪个国家,在哪个民族,大家都是一样的规则、一样的起点,方便传播。

就体育的命名而言,东方体育都是仿生的,像华佗的五禽戏,就是仿了五种动物。今天很多的命名,像猴拳、螳螂拳、猪拳、醉拳等,这些都是仿生的命名。二十四式太极拳有“野马分鬃”、“白鹤晾翅”等,要把二十四式的名字背下来很难,我们自己是感觉到非常生动形象了,但在世界上传播的时候,人家就很难理解。西方体育的命名就一目了然,篮球就是把球往篮筐子里投,就不用去发挥想像。

就体育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我们东方是强调天人合一,所以习练的时候,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调息、吐纳,跟自然交流。西方体育不是这样,它强调天人分离,要战胜、改造自然,现在的漂流、登山都是要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一些表现。

就局部和整体把握而言,东方体育追求人的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从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出发的,而且这个整体性和综合性也是这种体育手段的出发点和归宿。西方体育是分而治之,先把人分成不同的部位,上肢、下肢、腰背部、腹部等,还可以分成不同的素质,像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力等,还可以分成不同的功能形式,像有氧、无氧、混合等。

这些方面是我自己感觉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一些不同,这并不是说哪一种文化优秀或不优秀。东西方文化的形成跟自然环境和社会、民众的需求是相一致的。今天,我们都提倡和谐,奥林匹克架起来一个沟通或者融合的桥梁,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东方文化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对人的和谐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把奥林匹克运动看作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或者融合的一次好机会。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到这儿,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