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秉龙: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4)

五是要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城市化的关系。过去乡镇企业的发展总是分散在各地,我们发现这种分散工业化的战略的整体效益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产业的发展要集聚,要把它放到城里,至少是县城,但新农村建设在很多方面跟城镇化、城市化是有差距的,不能采取同一个思路。

六是要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制关系。前面我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来看,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业的一个基础,我们不能够借口搞新农村建设,又把农民的地都收回来。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能靠把农民的地收归集体,要通过新的服务和新的企业来发展村级的集体经济。

第五,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机制。

新农村建设确定了五个目标:一是农村生产力要得到发展;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得到提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五是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能够向前推进。这是我们针对五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的五大目标,进一步提升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项原则: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生产、生活当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搞一个规划,比如说五年规划;五是要坚持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

新农村建设还提出“五要五不要”:一是要追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二是要从实际承受能力出发,不要搞盲目攀比;三是要因地制宜,不要搞一刀切;四是要和农民充分地协商,不要搞强迫命令;五要引导和扶持,不要包办代替。

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机制:一是投入机制。现在对农村的投入,主要是政府的投入,要有一个长效的机制。二是党政各部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三是激励机制。要引导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励他们建设美好家园。四是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现在有很多非政府部门,包括一些企业都很愿意参与到这个工作当中来。五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这样一种机制。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六种倾向:一是防止增加农民负担;二是防止增加乡村债务;三是防止出现浮夸风;四是防止大跃进;五是防止“路边花”,就是公路两边的挺漂亮,里边还是脏乱差;六是防止强迫命令。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战略

现在农村的发展最核心的还是农业的发展。那么农业现代化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呢?

现代农业最基本的一个特点就是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传统农业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的循环,我们把它叫做自然经济。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很多东西来自于农业外部,农业机械、化肥、原料都是从农业外部来,农业所生产出的农产品又都进了城市,这就是一种外部循环。所以,从农业以外投入大量能源和物资,这样我们的农业生产就有了很快的发展。用一个学术的观点来说,我们现在农业的本质特征就是用一些没有生命力的动力源泉替代有生命力的动力源泉,而且达到了不可回转的程度。什么是无生命力的动力源泉呢?农业机械包括计算机,这些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对有生命力的动力源泉进行替代,首先是对人的替代,农业劳动力不仅要相对减少,而且要绝对减少。过去农业里面有很多是役畜,牛、马、驴都要给我们干活,现在也逐渐不再使用了。这种替代进行到不能再退回来,农业现代化就实现了。有没有退回来的情况呢?有!我们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很多农民愿意使用老黄牛、小毛驴,这就是退回来了。其实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到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实现,为什么呢?在某些地方因为有农业机械的补贴,已经出现了农业机械的剩余,从社会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所谓的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一种浪费。一旦政府不补贴了,或者油料价格上涨了,农民就会退回去,比如泰国的农民现在用牛来耕水田。

农业现代化肯定是跟商品化统一起来的,就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是农业的商品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就是说,生产的东西是为了把它卖掉。

农业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的动态性。我们在上世纪70、80年代说农业现代化的时候,基本就是说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等,现在我们再提到农业现代化,除了上述几化以外,又有一些新的内涵,比如农业标准化、信息化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肯定是不同的,这是它的动态性。

二是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广泛性。它不仅仅是生产技术方面的东西,还涉及到政策、经济关系、生态环境等。

三是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和阶段性。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方,农业现代化所追求的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美国农业现代化是通过农业机械的运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而日本因为人多地少,农业现代化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很多农业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通过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大部分地方人多地少,所以我国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推进的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其次才是农业机械化。

四是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继承性。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不是要把过去老祖宗的那些东西全都丢掉,农业的发展有几千年上万年的历史,过去农业没有化肥,也没有杂交,依然能够生存,这就说明它有它合理的东西,应该把合理的东西继承下来,再运用现代技术加以改进,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有哪些?

一是市场化战略。也就是说在现代农业阶段,进入农业交换领域,除了农产品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中间产品以及各种各样的农用生产资料,我们要提高市场化这个战略,就必须对我们要卖出的东西有所考虑。过去生产的东西在家门口就能卖掉,现在商品率提高以后,这招儿不灵了。从畜牧业这一块来说,养猪的不如倒腾猪的,贩运的不如屠宰的,屠宰的不如猪肉加工的,猪肉加工的不如卖肉的,实际上获利最薄的是生产者。

二是一体化经营战略。前面我们谈到了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业的一个基础,这个我们要坚持,但仅有家庭经营也是不成的。我国最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就是农业的契约经营,说白了就是订单农业,就是“公司+农户”。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可能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需要它的孕育成熟。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科学技术指向哪些方面呢?这跟市场和生产要素的特点密切相关。假定土地是非常稀缺的,技术就应该围绕着土地利用率进行发展。比如,我国土地非常稀缺,粮种、化肥、水资源利用等这样一些技术得到发展。我国的农机制造这个产业是冷淡的,就业比较困难,就业收入没有那么高,这就追到根上了,这是一种要素稀缺所诱导的,也跟市场需求有关。在近二十几年来,农业里增长最快的是乳业,每年是两位数的速度,一开始甚至是20%、30%的增长速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伊利、蒙牛抓住了机遇,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老二。

四是农业人力资本提升战略。我国农业劳动力将会很快出现老龄化、女性化,一方面我国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接班人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来培养。要大家来从事农业,前提条件是收入要丰厚。收入丰厚就涉及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土地政策要发生变化,要使土地能够集中,使它成为一个农场,这个时候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经营农业,就可以获得比较多的回报。农业大学培养的很多人才最后都没从事农业,层次越高离农倾向就越严重,就是因为农业口收入太低。

五是工业化战略。要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吸纳过来,必须有工业的发展。农业发展还需要有外部资源的投入,工业得不到发展,农业就难以获得更多的投入。比如化肥,现在化肥里面占的比重最大的是碳酸氢铵,它的肥效比较差,利用率又比较低,可是我们的技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尤其是中小农业机械大部分是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所以,没有工业的发展,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很难实现。

六是城市化战略。要让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居民走进城市,城市化进展得好,减少了农村人口;进城人多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这样农民和农村的收入就能增加。

七是农业保护战略。实行农业保护战略,就是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农业。现在保护战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横向政策被限制和减少,也就是减少黄箱政策,发展绿箱政策。价值支持、出口补贴、增加进口关税、生产要素补贴、粮食补贴等是黄箱政策,这样的政策要受到限制。为什么这些政策要受到限制呢?因为它对市场机制产生一系列的扭曲,使市场机制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教育、科技研究和推广、环境治理等是绿箱政策,较少引起市场的扭曲,政策的成本承担者主要是政府,不包括消费者。黄箱政策的政策成本承担者不仅有政府,还有消费者。大家要认识到,农业保护政策的大目标是要解决公平问题,解决农业的公平性发展和外部性问题。农业保护政策搞多了,会带来很大的效率损失,不是搞得越多越好,它也有一个适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很高兴今天能够跟大家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主任,据宣讲家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