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周大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4)

所以,环境问题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多数环境问题是和能源问题相关的。大家看到,在我们能源使用方面,我们能源压力还是很大的,尽管可以买,可以进口,但是一进口中国的特点就是,买什么贵什么。确实有这个问题,当然还得买。当前我们能源发展趋势和变化,本世纪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高速增长,电力消费超速增长。电力增长某种意义是还了过去的旧账,过去电力从来没有所谓不缺,到底需要多少,说不清楚。现在这几年的电力消费增长以后,基本上把过去长期缺电改的帐,包括设备备用能量这些东西都补回来了。当然这个也拉动了煤炭生产的高速增长,我们石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主要依靠进口支撑。当然,当时只说了石油价格高,实际上,国际国内的能源价格不是石油问题,是煤炭也上去了。现在的煤炭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中国实际上来讲,是全面的能源价格出现了振荡。

这是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和速度。我们可以看到,本世纪以来,最快的时候每年增长16%,去年还是7.8%,平均增速达到9.7%。刚才说全世界平均增速含到我们里头,我们明确很快,因为需求总量已经非常的巨大。去年煤炭生产统计25.5亿吨,当年增长7.5%,进出口基本平衡。我们过去是出口,最多时候每年进出口将近8千万吨,去年进出口平衡了,都是5千多万吨。国内原油产量小幅增加及达到1.87亿吨,这个数字也是世界上大石油生产国之一,大约排世界第五。

天然气增长最快,产量达到700亿方,增加44.8%。发电量是连续两年发电能力增超1亿千瓦,很厉害。我们石油进口,原油达到1.63亿吨去年,成品油进口了3000多万吨,实际上去年已经超过了50%了。煤炭过去两年平均年增2.3亿吨,大家可以看到,一年就增加很多,成为世界上第四生产大国。石油这些年来年增2.2%,天然气平均年增速14.3%,这都是非常快的速度。电力1亿千瓦,是什么意思?就是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他们全部的装机容量是在8千万千瓦到1.3亿,美国现在大约是9亿多,我们今年达到8亿。然后往下就是日本和俄罗斯,俄罗斯和日本大概不到3亿,再往下是德国1.3亿,意大利、英国不到1亿。我们现在一年增加1亿,一年中国新增的发电装机相当于像英国这么一个世界经济大国的全部装机容量。

为什么需求增长这么快?和我们现在的经济高速扩张非常有关。2000年我们GDP限值增长达到54.7%,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而且比例还在提高。我们想搞结构调整,结果调了半天,越调产品比例越高。  高能耗产业高速扩张。而且很多地方由于高能耗产业,矿业挖一个煤就来钱,所以矿业和搞房地产的劲头一样大。这个和劳动生产率不怎么挂钩,就是把资源变成钱,所以很多地方到现在为止还在搞,重化工业领先的劲头非常足。

咱们经济学上也有一帮人替重化工业吹牛,说中国进入重化期了。实际上中国什么时候进入了重化期?刚解放开始,就是重工业优先,80年代中期,咱们就想调,后来就没有调动,中国的重化一直是领先的,并不是到现在为止,还是重新重化。当然,重化也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过多的形象工程,因为你盖那么多大房子,盖那么宽的马路,井冈山那么地方才十几万人,还要盖70米宽的马路。很多城市都是这个,车子根本寥寥无几,也在修很宽的马路,不像咱们北京,还挤得不行了,这都费了很大的材料。

当然我们高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以及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影响,出口拉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模式升级,包括房地产交通的增加,都是我们能源消费增加的动力。但是经济增长我个人认为是比较过热的,中央一直这句话,就是防止过热,防止出现过热的苗头。但是一个经济增长到了百分之十几的时候,还不过热,很难说。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是质量又好、速度又高,何乐不为之?

咱们这种大规模建设,大家可能不往一块看,但是一块看就可以看出来,去年一年的新建高速公路,全国加起来14万公里,高速公路8千公里。高速公路,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就是美国,6万公里,我们现在5万多了,很快就要超过美国。所以这个东西到头了,一年港口的吞吐能力就是4亿多吨,盖多少码头啊?干什么使呢?就是在拉我们的矿石和煤。我们现在的交通,煤炭占全部铁路交通的55%,有些地段占90%多。像山西西北入口的地方,全是拉煤的,甚至好多煤靠公路拉。高速公路拉煤,世界上基本上没见过,中国就在干这个事。

住房问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基本上达到将近30平方米,这是建筑面积。当然了,欧洲和日本的使用面积大约三十几,咱们现在的建筑面积里面可能要刨掉百分之二三十,就是有效的使用面积。但是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才两千美元,我们在人均建筑面积上快达到欧洲和日本的人均水平了。即使现在的建筑速度不加快,维持现在每年20—22亿平方米的速度的话,我们到2020年,就超过他们了。

我们有着巨大制造能力,去年中国生产钢材5.67亿吨,全世界差不多一半,水泥超过一半70%,汽车成为世界上大约是第二大生产国了。咱们看手机是5亿多只,紧凑型荧光灯15亿只以上。出口方面也是大的事,出口拉动经济,究竟是个好事,还是坏事?没有出口肯定不行,完全依靠出口肯定也不行。

现在的问题是,出口在我国制造业比例过大。大家可以看这个数,前年咱们出了110亿双鞋,除了每年为中国人,也为全世界每个人提供一双半鞋底。这个鞋现在不都是布的了,现在都是化纤、橡胶什么的。大家可以看,在终端商品里头,大约30%—80%的生产能力是在为出口服务。在世界经济大国里头,这么高度依靠出口的,我们是唯一的国家。而且多数是低附加值产品,不是高附加值产品,这样就用了我们大量的资源。包括我们现在盖的港口码头,也是在这儿进口原材料,出口这些货品。然后我们盖了这么多经济区,我举一个例子,东京、伦敦据说他们所谓的土地占有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而我们现在东莞、深圳这些地方,土地占有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几。就是说,这个面积被水泥或者道路占掉了。所以我们付出的代价还是很厉害的。

这个情况推动了我们能源需求大幅度的增长,中长期看,咱们肯定能源消费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些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包括咱们城乡差别要减少,城市建设还要继续搞,工业化还要多长时间。经济增长就是慢,我们也要争取8%,基础设施建设还可能进一步升级,包括高速铁路、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天然气、环境处理、水资源等等,这个可能不完全跟原来一样了,但是这个方面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能源消费还有增长因素,但是能源需求可能面临变化,高能耗产业进入市场饱和阶段,今后的经济增长将不能再依靠高耗能,原材料产业的高速扩大,主要高耗能产品增速明显减缓,部分达到市场饱和。从现在看,我们前两年就在给各方面讲,中国的钢铁不可能保持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增长速度,都搞得快六亿吨了,还有人说要搞十几亿吨。全世界钢铁最低的时候,像苏联美国日本,最多时候就一亿多,然后就调回来,现在只有一个国家好像达到一亿,其他的就是八、九千万。我们一人搞了六亿吨,还嫌不够。因为我们的能源消费里头,工业占总能耗的70%左右,而高能耗又占了工业的70%,也就是占总能耗的50%。电力消费里头,工业占总消费的76%左右,而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占33%。煤炭里头,发电占55%,新的煤炭需求是发电。所以你看,只要高能耗的产业的增长速度一旦不那么快了,工业用的能源包括电力一下就掉下来了。

这是2005年中国钢铁消费构成,建筑行业大约用了一半,机械行业和五金这些加一起20%,造汽车这些民用的。水泥更是如此,光能看见的基本建设和建筑物,城市占了80%左右。铜铝也和我们的建筑、交通运输、电力挂钩。所以这几个行业只要速度不那么快,这些有色金属也就下来了。

今年的工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去年全年工业是18.5%,今年七月份变成14.7%,八月份12.8%,九月份11.4%,明显低于去年的增长速度,三季度下降比较明显。三季度部分高耗能的相关部门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这些都是高耗能,像水泥、玻璃、生铁、粗钢、钢材、塑料、化纤、烧碱、纸。我们看到,到九月份的时候,相当一批出现负增长了。实际上中国这次经济结构性的变化,是先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锈钢去年火得不行,今年年初就开始下降了,实际上到了二季度末的时候,钢材已经挺不住了,存货就多了。到三季度的时候就明显了,现在大幅度要减少,包括大型钢铁厂都要减产,因为它终端消费下来了。

而中国前半年到三季度的时候,咱们出口下降还是非常有限的,还在增长20%几,只是增率比过去低了。国内的房地产以及各种靠投资拉动的这种产业的变化,直接反映到我们的生产部门,电力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降低。大家可以看,一到九月份,电力消费增长速度,现在基本上很多地方,今年新建了很多电厂出现运行困难。前一段,他们因为缺煤,实际上我们缺煤的时候也看到,当时富余,没有投入的发电能力大约占了1/3,怎么会缺电呢?不可能缺电。现在整个电力系统确实是感到了有点麻烦,我们感到,产业增长的结构和速度变化可能是个长期趋势,我们国家的产业变化实际上先于外部的影响。

所以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肯定需要新的产业驱动,推动内需已经成为必须,但是关键是推动终端的内部需求,而不是继续扩大外向型的加工能力,中国需要尽快解决自身需要、产品服务的问题。照搬美国甚至欧日的销售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情况。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