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境保护道路(5)

核心提示:关于环境保护有两个不争的观点:一是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复合体,二是环境问题没国界。当今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关系到该国领导人的威信问题。有一个规律,就是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容易忽视环境保护。最近,我们对40个城市和3个省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有些情况相当严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又重新被提上日程,甚至已经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设备和企业又死灰复燃。相当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了东、中部地区的污染产业。

三、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包括自然生态问题、人的精神生态问题,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原始社会的和谐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关系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农业文明整体保持和谐,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的不和谐。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消耗,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和谐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针对这种状况,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须臾分离的有机整体,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题中之意。整体是基,共处是形,和谐是本。破坏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保护自然就是呵护人类自己,改善自然就是发展人类自己。

(二)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世界新潮流。按照一般推理,生态文明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但未能实现,其原因在于:虽然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技术和资金优势,使本国的生态危机得到缓解,西方工业文明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修正发展错误的能力,但是他们难以自发地转向生态文明,工业文明巨大的利益诱使着前进的方向;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

现在,中国己经走到了这一步:必须在生态文明视野下,来看待发展问题。不仅包含工业文明的内涵,也体现出生态文明的进步理念,这正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色”之所在。 

(三)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

回顾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发达国家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环保道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国环境保护起步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依然处于边治理边污染的状态,一些地方甚至没能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究其原因,虽然我国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对传统发展模式有所超越,但依然延续了工业文明发展的路子。

1、 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基本特性和应该处理的关系

30年的探索历程表明,新道路具有长期性、阶段性、针对性和艰巨性的鲜明特点。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应该正确处理以下六个关系:

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从当前来看,既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又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还要以新道路为统领,认真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思路;从长远来看,既要努力缓解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又要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环境持续改善。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应当准确把握探索新道路的长期性、阶段性、针对性和艰巨性的鲜明特点,认真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代接一代、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

处理好预防和治理的关系。预防可以减少污染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治理,特别是对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更要在预防上狠下功夫。治理是减少污染排放的最后环节,必须坚持以铁的手腕加大治理力度,切实防止因环境容纳不下导致质量进一步恶化。

处理好治理和管理的关系。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只有正常运行,才能削减污染负荷。环境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治污设施能否正常运行,发挥减排效益。管理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差距就是污染减排的潜力,必须坚持向环境管理要效益。

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农村是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但农村和城市环境又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不可分割。要把加强农村环保作为探索新道路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农村地区污染直接威胁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和“水缸子”安全的突出问题。

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新道路的探索既需要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来丰富其内涵,又需要生动活泼的实践来检验其成效。既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开门探索新道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又要动员所有关心环境保护的各界人士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2、当前需要着力建立和完善的五个体系

在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摒弃与工业文明进程相对应的环保做法,积极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环保新体系。

第一,发展推进历史性转变的保障体系。一要坚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二要坚持环保规划先行,与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相协调、相统一,以环保规划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三要坚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积极推进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历史性转变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困扰环保事业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四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生机、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历史性转变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环保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第二,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一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国家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二要坚持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三要坚持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落实到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各个方面,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四要不断创新生产理念,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实行生态化技术改造,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

第三,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一要在有效防范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治理成果,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少、环境效益好的治理模式;二要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大的实际出发,积极研发高效实用、丰富多样的环保治理技术;三要把环保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以环境治理拉动环保产业发展,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善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与完备的环保基础设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道,共同构成改善环境质量的三大支柱。要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走势,通过适时调整和完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保护先进的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航标。

第五,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纵观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史,强化环境管理机构能力,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是发达国家集中整治污染时期采取的有效管理方式。我国在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发展阶段,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真正把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三要加强环境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大部门环境管理体制,团结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四要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努力提高环境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建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五要加强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管理机构向基层延伸,强化地方环保部门的基础能力,形成政令畅通、高效有力的决策执行系统。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符合环保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推行污染治理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