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3)

核心提示:  工业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升级、环保生态建设都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从长远看,世界经济发展在需求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寻找一个新的产业支撑,这个支撑很可能是新能源,它将带动产业技术升级。

这次危机实际上是对之前经济失衡的一次强行调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现代化是推动世界经济最主要的推手,美国实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出现了十年之久的持续扩张,成就了信息技术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间,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很多行业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与全球化二者加在一起,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潜力之一。从1991年到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从1.5%提高到5.1%,虽然期间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保持了增长的态势。经过1997年、1998年的金融危机,从2001年到2007年,又呈现出上升态势。

在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2001年美国的高科技泡沫崩溃以后,信息技术从创新转变为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产业逐渐减弱。如果说2001年以前,美国持续经济增长是有产业支撑,那么2001以后的美国则通过房地产来透支居民的超前消费,导致储蓄率不断降低。同时,为了弥补贸易逆差,美国依托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将贸易盈利国家的过剩储蓄转变为资本流入,通过制造经济增长泡沫,进一步刺激消费开支。于是,在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2003年到2007年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约4.6%,接近5%,这是“二战”以来不曾出现过的快速增长。这期间,美国贸易逆差最高时超过8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5%。也就是说,全球净资产输入的63%流向了美国。所以,从2003年到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拉动了美国的消费需求,美国的消费需求又靠房地产泡沫引起房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所拉动。这样的消费基础是非常薄弱的。200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是普遍增加的。2008年,美国贸易逆差已经有所缩减,但仍然占全球的43%。因为美国消费扩张是建立在房产泡沫和金融资产膨胀的基础上的透支消费,低储蓄率、双高赤字和信用膨胀不仅加剧了失衡,而且推动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的调整,美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最后形成了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所以说,这次危机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一次强行调整,而且与周期性调整相互叠加。因此,这场危机可能会持续数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会降低次贷率,提高储蓄率,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要降低储蓄率、扩大内需。在调整过程中,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降低了,世界经济增长不会那么快复苏,增速也有所放缓。

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化推动的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决定的失衡不可能完全消失,但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的过程也不可避免。金融市场价格的暴跌,居民财富大幅缩水已迫使美国消费者缩紧消费、增加储蓄。而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也使得美国难以继续维持以往的消费模式,金融消费的逆差不断缩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贸易失衡状态会有所改善,但美国的消费需求对世界经济拉动在减弱。这样一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继续靠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需要转向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次危机不仅引起了全球需求结构调整,同时也会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升级。历史经验表明,危机往往会促进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引发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升级。在这次危机过程中,美、欧、日发达国家一方面在稳定金融,刺激经济复苏,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发展,加大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绿色经济方面的投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从长远看,世界经济发展在需求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寻找一个新的产业支撑,这个支撑很可能是新能源,将带动产业技术的升级。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方面的影响是,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没有构成直接冲击,但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去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在20%以上,到了四季度降到4.4%。今年以来,出口增长继续大幅下滑,第一季度下降了19.7%。按月度计算,从去年11月份开始负增长以来,我国出口已连续七个月负增长,上半年出口降幅可能将达到25%。

与此同时,我国贸易顺差不断缩减。去年,尽管进出口都在下降,但由于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去年年底时进口额更大一些,每个月贸易顺差接近400亿美元。今年以来,市场大幅萎缩,2月份只有48亿美元,五六月份大概在130亿美元左右,贸易顺差明显减少。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后,我国进口降幅减少,而出口继续下降的话,出现逆差的可能性也很大。

我国出口受影响很大,除了外需减少以外,还存在其他因素。近几年,我们加快转变外贸生产方式,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贸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同时,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外采购商由于破产不能按期支付,信用结算贸易争端对出口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方面的影响是,受出口持续下降的影响,加上国内需求的减弱,我国工业生产也大幅度回落。去年全年增长12.9%,比上年增长了0.6个百分点。今年一二月份,继续回落了3.8%,3月份企稳回升到8.3%,4月份开始下降,5月份又回到8.9%,一季度增长了5.1%。四五月份的数据出来后,大家分歧比较大。这些数据是通过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统计出来的,但事实是发电量在下降,这是不是表示经济已经起死回生了?现在做这个判断还有点难。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GDP增长在10%以上,工业生产增幅在15%以上。2008年,经济增长降到9%,工业生产增长12%左右。如果考虑到工业生产与GDP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年要达到8%的经济增长目标,工业生产至少全年要达到10%的增长。

第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下行的压力。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增速放缓,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投资明显减弱,经济已经出现回调。金融危机后,经济受影响明显。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降到4.8%,全年增长9%,比上年回落了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下降,工业生产增速下滑,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今年一季度增长了6.1%。我国经济从2007年二季度14%的高点开始逐季下滑,连续几个季度的下行态势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危机之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是“两防”。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国经济有可能逐渐回落到10%左右,然后企稳发展。但由于遇到金融危机,情况有所变化,宏观经济所受影响比较大。至少现在看来,这个趋势没有扭转。我认为,今后下行的压力还会很大,经济还处在下行轨道内。但如果把我国的数字进行国际比较,我们的情况还不错。去年四季度到现在,全球工业生产降幅为15%到20%,呈负增长态势,而我国工业增长是正增长。我国出口下降25%,全球下降40%,周边的台湾、韩国、日本都是45%到50%的下降。

从去年一季度以来的CPI、PPI走势来看,CPI下跌,企业的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今年1到4月份,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利润下滑了35%以上。从近期看,物价走势一时半会儿不会好转。PPI大幅下降,也与去年上半年基数较高有关。

第四方面的影响是,对就业影响非常大。从去年10月份进出口下降后,首先是沿海地区大量外贸企业破产倒闭,企业经营困难局面逐渐从沿海向内地扩散,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上游企业扩散,从小企业向大企业扩散。如果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即使公司不裁员,也没有增加就业的动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300万,包括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农民工就业问题,就业压力比较严峻。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以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第一,外需的缩减程度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大得多。亚洲金融危机是局部性的,东南亚国家受影响较大,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世界经济和贸易还分别增长2.5%和4.6%。这次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世界贸易大幅下滑,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深度的衰退。因此,我国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主要是出口的压力。

第二,对外开放度和对外依存度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大得多。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依存度只有30%多,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30%多,其中出口占GDP比重只有15%,对东南亚地区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0%多,所以那时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但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国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进出口占GDP比重高达60%,出口占GDP比重达30%以上。占我国出口份额50%以上的美国、欧洲、日本陷入经济衰退,如果再加上香港、加拿大等地,实际上我国出口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了。出口受影响后,通过出口关联产业的消费、投资也受到影响。

第三,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更大。亚洲金融危机前,从1993年开始连续数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继续下行的压力空间有限。但这次危机之前,我国经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而且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导致内外投资失衡,通胀上升,加上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本身就面临较大的周期性结构调整压力。所以,当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开始从高处回调时,外部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下滑的惯性、落差都比较大。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