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庞松:60年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4)

20世纪末期两大阵营冷战格局结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继选择走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加入全球化趋势。中国也在这个时候走向现代市场经济,但没有走前苏联以及东欧一些国家所谓完全的彻底的私有化道路,而是通过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重组,使国有独资企业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也就是国退民进,而主要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如在军工、国防、高科技等领域国有企业占有支配地位。通过结构调整,国有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实力不是被削弱,而是更增强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始终发挥着主导影响和主体作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意义就在于此。现在国资委管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越来越少,但这些为数不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为国家提供了80%的税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基本上实现了民营化,非公经济占到了8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也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全国新增GDP的60%以上、新增劳动力的80%以上是由非公经济提供和吸纳的,实际上体现了市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四大以后,国家还加快培育市场体制,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活资料市场。在培育专业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债券股票、有价证券等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房地产等各类要素市场。经过市场化改革,全社会90%以上的商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企业已经摆脱了过去完全依附于政府的附属地位,包括国有控股、国有占股等各类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民营企业,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现在,我们在市场培育、诚信规范、依法管理与国际接轨方面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同时以国有、集体两种公有制为主体,私营、个体、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非公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也基本形成。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开放。过去我国只是单方面的自我开放,现在是WTO组织成员之间双向互动开放。在加入WTO前后,我们对入世可能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充分地预计和准备,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承受能力。所以,我国安全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更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竞争中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会把自己对经济规则的一些修订意见提出来。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过去发展不平衡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增强了互动联系。非农产业开辟了农村工业化前景。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包括工业反哺农业,很多地方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现代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流、物流、资金流不仅在国内四通八达,而且在国门内外交汇,历史上没有任何时代中国如此紧密地同世界联系在一起。当然,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特别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由于中国种种国情还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代。

30年的经济转型已经足够使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中国的改革推进了单一社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变,逐步打破由国家高度控制的资源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体系。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他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而且这种变动还会持续下去,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所以,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和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立足于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客观实际,为党长期执政进一步扩大社会基础、巩固群众基础做出了主动应对。从中央到地方对党的组织建设、宣传理论、统一战线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按照早先的有关统计,全国私营企业有四五千万家,投资人大概有1100多万,自由职业者大概是1000万人,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资料反映,新的社会阶层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1.5亿,约占总人口的11.5%,他们掌握和管理着大约十万亿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的贡献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他们不仅创造GDP,还提供就业岗位和财政税收,并开始通过合法利益的诉求和社会参与,不同程度地改变着社会的政治生态和观念文化。这种政治生态和观念文化的变化促使社会形成一种合力,影响着我们向现代化转型的实际进程。

另外,在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家从原来对社会资源的完全控制转向控制一部分社会公共资源,其他向社会基层组织、社会自治组织、一些志愿者、中介组织逐渐退让。这个退让过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仍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资源分配权利,虽然各种许可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在不断消减,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政府官员手里。如果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就会发生一些官员以权谋私、权权交易的腐败现象,使一部分资本效益和社会财富按照权力的规则进行分配,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在社会分化中,有一些非均衡的现象表现在分配领域,也就是说不同地域群体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平均主义与分配不公同时存在,双重矛盾交织在一起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抓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以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为着力点,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十七大报告醒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做好各社会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关系协调和利益整合。对于新阶层的合法利益要继续保护,可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同时要更加注重协调好新老社会阶层的利益平衡。在强调新阶层的作用和利益的同时,要采取有利的措施为弱势社会群体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保证我国基于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的社会稳定。

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我们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就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到现在还没有根本转变。许多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指标,投资冲动难以遏制,以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利益是相互分割的,也有一种利益驱动。这种利益驱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各主管部门对市场和企业的行政干预仍会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石油、化工、银行、航空,铁路等垄断性行业。中石化仅仅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已经达到了4000多亿人民币,小的民营加油站无法与其竞争。当然这是国家的一种战略性安排,但这种资源独享超额利润,包括商业贿赂和官员权力寻租,都造成了市场竞争中的机会不平等,市场主体的权益受到侵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拉大,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就业压力增大。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协调机制方面遇到了难题、新的挑战。我们说,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资源垄断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机制失调。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政府介入并发挥作用的领域。一些专家说,效率由市场去实现,公平由政府来安排。而实际上,在30年改革中,政府主导与市场化始终是扭曲在一起的,有时候政府主导能够兼顾公平,但效率就难以保证;市场化效率优先,但公平难以体现。这些就导致了公共领域建设的缺失,反映在医疗、住房、教育、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环节上。所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分配和基本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既要引入市场机制,又要坚持政府主导,二者不能偏颇,这样才能维系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现在,政府正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应该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要确保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该有足够的财力,要由公众来监督纳税人的钱是不是用在公共建设领域,要加大对公益性的基础性的领域的投入,还要增强政府统一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要通过审议、听证监督制度来监督、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建立健全各种应急突发事件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cn域名注册在全世界已经是第一,我国网民人数也是世界第一。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博客等方式,有效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同时,公民参与为同政府协起手来共同治理社会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通过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和公益组织,动员和集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闲散的资源参与国家建设,特别是在政府的作用力相对薄弱、一时还顾不到的领域,帮助解决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边缘性问题,像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这些都持续推动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资助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和贫困地区,加快了社会协调机制的逐步完善,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上世纪末中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的终点。进入21世纪以后,党的十六大一方面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提到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入21世纪,实际上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也就是我国外部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空前剧烈的竞争,内部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需要解决,像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压力的。所以,现在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存在着可预见或不可预见风险和巨大挑战的矛盾凸显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提出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全新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相继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归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的一句话,把前后两个30年联系起来看,新中国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研究员,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