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学作为一种新的干部培训模式,从领导干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将“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的选择权交给干部,并因其学习方式灵活、针对性强、内容丰富而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自我管理、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广大干部中反响热烈,受到广泛欢迎。但从开展自主选学的实践来看,一些干部在选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上还存在盲点和误区,有的干部将自主选学当成了自由选学,以致出现了“该选的不选,该学的没学”的情况,对此,应总结经验,加强规范和引导。
一、自主选学关键在“选”
自主选学被干部形象地比喻为自主“盛宴”,由于具有供选名校多、名家多、内容多,学习方式活、时间活,教学资源丰富、灵活多样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学员整体来说,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都需要干部不断学习,但学习的内容要有所区别,有所选择;从每个学员个体来说,要学的内容很多,但每一期选什么又需要科学计划,统筹安排。干部参加自主选学就要从工作和个人实际出发,体现事业需要、组织需要与干部个人成长需要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满足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一个政治素养深厚的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在课程选择上,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党性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二是着眼于履行岗位职责的现实需要。从目前干部队伍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受过大学以上教育,但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新科学、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不懂、不会的东西很多,即使过去懂的会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调整了领导岗位以后,知识结构老化、专业对接困难的问题更会凸显出来;还有一些干部长期在一个专业领域工作,也会囿于专业的束缚而缺乏开阔的眼界和思路。自主选学就是要根据中心任务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增强“知识恐慌”意识,加快知识更新,及时“充电”。三是满足个人健康成长的需求。调查显示,在现在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具有理工类学科背景的干部约占30%左右,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学科背景的干部将近60%,而具有文学、哲学、历史学学科背景的干部相对较少。领导干部要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要在提高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的同时,查漏补缺,调整知识结构,补足知识“短板”,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