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争与大国崛起(2)

核心提示:美国外国出生的科学与工程博士20%来自中国大陆,14%来自印度,4%来自中国台湾;清华、北大已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学校;世界各国普遍把人才移民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放了双重国籍,放松签证,大量提供奖学金吸引外国学生,并设法把他们留下。

国际人才竞争的现象和趋势

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接近两亿人是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工作。跨国工作包括外流、环流、回流三种趋势,同时也产生了人才流失、滞流、共享等概念。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学者就讲到人才外流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些国家开始起飞,这些国家人才回流就叫人才环流,这是2000年美国加州一个大学的教授提出的观点。他在研究中发现,大量的人才比如中国和印度的人才在硅谷成功以后又回到了各自的祖国,比如由硅谷成功创业归来的邓峰联合其他创业家共同创办了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公司――北极光创投,现在他们把企业又再推到美国去,这种方式也是人才环流。

人才的外流和流失的趋势基本上是欧盟、日本、加拿大等较发达国家向最发达的美国流失人才,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大量流失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独联体、东欧国家也有大量人才流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才也向高速增长或者能够提供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流失,这也是个趋势。

关于人才回流和回归的情况。在过去半个世纪,人才回流主要发生在日本、爱尔兰、“亚洲四小龙”这些新兴发达地区,印度、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也有大量人才在回归。有研究认为,人才回流是个经济学现象,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以上,而且产业技术资本密集程度达到60%以上,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64%以上时,海外的人才将大幅度回归。据此判断,现在中国已经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3000美元,在向4000美元迈进。我们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40%左右,虽然这方面还有些距离,但现在我国已处于人才可能大规模回流的前夕。当然也有个别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如果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研究开发经费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9%以上,科学家工程师人均开发经费每年达到6万美元以上,回国人才也会大幅度增加。

关于人才环流。在两个国家之间、两个经济结构之间的人才环流实际上是一种共赢。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很难说某个人才永远属于某个地方,人才的环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现在我国留学生回来的比例不是很高,只有28%,但我估计,中间至少有10%是属于环流型人才。前几年有个流行语叫“海归”,后来又叫“海待”,我还有一个新的概念叫“海鸥”。“海鸥‘实际上是来回飞的人,也就是人才环流的这批人。

国际人才竞争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政治因素、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文化发展程度、政策因素以及人才的评估、引进、使用、激励机制,留学和侨务的方针,移民、国籍、出入境政策,官员作风、办事效率等。此外,经济因素、工作环境、发展机遇以及薪酬也是很主要的因素。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跟我讲,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海外招聘教授。去年发出了20个邀请,结果只来了一个人,其他的都去了香港、新加坡、欧洲、美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教育体系、制度、机制和待遇跟国际不接轨。后来我们就打了一个报告给中央领导,建议像这种国际人才应该是全球定价。在这种国际化的时代,这些人才都是流动的,他不属于某个国家,如果你这个地方达不到条件,那人家就会去别的地方。因此,我认为经济因素对于国际人才竞争还是很重要的。

影响国际人才竞争的还有人文因素,比如社会对移民、留学生的认知、接受程度。现在中国对外来人才移民这个概念接受不接受,我看媒体上没有讨论。比如大山要入中国籍,我们欢不欢迎?白求恩如果活到今天,想成为一个中国人,他要到哪个部门去申请?外国人要入籍怎么个入法?我们的社会能不能接受外国人成为中国人?这些在香港都没有问题了。香港有很多外国人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的护照,所以在香港就不再是56个民族,可能有100多个民族,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既然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是开放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影响国际人才竞争的还有生活因素和学术因素等。如果我们缺乏在这些方面的认识,也会使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变得被动。

关于世界各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我们来看看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这些国家是怎么做的。他们一般通过常规手段来吸引外籍人才,他们这些国家不是派出很多的留学生,而是吸引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留下来工作。比如美国科学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35%都给了外国留学生。那么,我们中国有多少博士学位或者硕士学位给了外国留学生?我想可能很少。而且,美国、加拿大都有专门的机构做人才移民工作,他们对于这种国外已经培养成材的人才,就用移民入籍、工作签证、增加科研投入等方式吸引过来。

新兴国家如何吸引人才?印度、巴西这些国家的人才战略以推动海外人才的回归为主要目标,由于这些国家自身的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与美国、欧盟这些国家去竞争,重点就放在挖掘本土人才回归,比如通过建立双重国籍、成立留学生社团、建立海外人才库等政策吸引他们回归。马来西亚为了鼓励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回国,采取的政策是只要愿意来都可以发绿卡。我国现在给留学生绿卡还要考虑到级别,比如高级人才才能享受绿卡或者多次往返签证。我认为,这个政策已经过时了。

还有一类国家就是像日本、亚洲“四小龙”这种新兴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的人才竞争战略是双管齐下,既吸引本国本区的留学人才归来,同时也开放外籍人才到来。这些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人才外流、人才回归这么一个过程,他们都意识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升级、国家地位的不断提升,需要吸收大量的外国人才。像韩国就有这种计划,一是韩国现在出国的人特别多,二是他们吸引很多人到韩国留学。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2008年1月的施政方针演说中提出,日本要接受30万的外国留学生,而且要让在日本毕业的外国留学生50%以上能够留在日本。

现在我国的情况是,出国140万,回来了40万,还有100万在国外。那么现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是多少呢?根据教育部去年的统计是21万-22万人。也就是说,我们出去了五个留学生,来了一个外国留学生,我国在货物贸易上有很大的顺差,但在人才贸易上却有巨大的赤字。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