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政策分析
总的政策动向年初两会期间讲得很清楚,最新的政策大致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对房地产的调控越来越紧;二是货币信贷的收缩,特别是货币政策由原来的数量调节向价格调节转变,从10月20号开始加快调节,这是很重要的变化。
在利率调控政策下怎样评估今后我国经济的走势?现在有两种看法:一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进入了加息周期;二是没有加息周期,这次加息只是示范性的、信号性的,主要是对房地产、CPI上涨的压制,要弱化一种预期。我持后一种观点。我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是管理通胀预期,因为当前我国经济主要是在企稳回升,而且外部环境不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深化,美国的资本市场很疲软,此外还担心人民币汇率因利率变化而升值,所以中国也是一再地等时间。美国准备发1.7万亿美元的国债,由美联储购买,就是用钞票来购买国债。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原发给美国老百姓、中国、英国、日本等,现在发给美联储,没有商品对应,纯粹是印票,成本只有几分钱。中国在这样内外两种形势挤压下进行了象征性的加息,总体来讲我是比较赞成的。如何评价利率调节,我有几个想法跟大家探讨一下。
第一,我认为这次加息不会是连续性的,不会一次一次持续加下去,和接下来再次加息的时间间隔会比较长。
2004年加了一次,相隔一年零八个月以后,2006年又加了一次。非典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加速,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在2004年加了一次,我当时讲了一句话叫做“点刹”,就是说加息的目的不是为了把速度减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下,而是因为我们的速度已经到140了,要点刹一下,回到120的均衡快速。2006年之后的再次加息是因为那时CPI上涨,国际商品、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经济也是持续的快速增长。
我认为这一次加息也会走非连续性的路线,只有在经济各方面发生新的、更大的压力情况下才会改变。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这意味着政策的导向不应该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加息,因为明年还是要控制外部的风险和国内经济小周期下降等方面的风险。
目前的外部情况制约我们进一步连续性加息。现在的货币战、贸易战是我国改革开放32年来、2001年加入WTO以来从未面临过的全新的外部环境。现在世界各国争相货币贬值,日本憋不住了,开始着手干预,欧洲也在抱怨美国,只有像印度、巴西、以色列、越南、韩国、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表现相对还不错,但是也在加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