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五”期间企业的发展。
一是要把握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机遇。
尽管欧美市场是疲软的,但它总是要回升的,所以要做好准备。比如欧美经济一旦增长2%、3%,国际市场就会出现很大的空间,我们要把握住这个可能出现的机遇。现在国内企业有很多在国外投资,我一直认为越是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要敢于花钱,到繁荣的时候反而要把钱收回来一些,因为有泡沫。危机和机会往往是并存的,比如现在美国、欧洲的人力资本都有进入中国的欲望。国内市场也有很大的机遇,关于这一点我们就不多讲了。
二是把握政策机遇。
把握货币政策方向性变化以及一些措施操作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企业要研究政策但不要脱离政策,研究宏观政策,研究政府的意愿,了解政府未来一年、五年中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给企业提供了什么样的空间等。
三是把握市场机遇。
我认为金融和科技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两件大事。首先,要把握好金融市场的机遇,做实体经济更需要有金融意识。对于金融创新和发展而言,如果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的话,中国就是金融发展不够。中国金融现在处在一条飞机起飞跑道的起点上,一定要加快金融发展,包括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小金融和大金融、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生产金融和消费金融以及各种产业金融等。其次,要加大开发利用技术市场,中国的专利申请飞速发展,企业、个人、科研院所的专利都在快速发展。研究好技术发展动向,要敢于买技术,引进技术参股。
四是企业自身要注重创新。
首先是要素配置要创新。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要不断创新,可以利用并购来提高竞争力,可以上市融资,上市以后再配股再融资。要素经济模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小生产模式、计划经济模式,一定是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国际经济视野下的配置模式。没有新的组合就没有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果,生产方式的变化意味着配置体系的变化、创新。其次是生产模式要创新。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推进企业生产现代化,利用节能环保技术实现绿色生产,促进生产模式、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再次是管理创新。我特别强调管理策略的调整,要实现弹性定价、资金的均衡管理,要创建持续盈利模式,尤其是在整体经济下降周期的盈利模式,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阿里巴巴、百度、海尔以及国外一些企业在整体经济变化过程中的盈利模式。最后是交易方式创新。要更多利用互联网发展网上采购、销售、结算、交易。此外还有激励机制、产权制度、财务、企业现金流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创新。要结合经济的现代化、全球化新格局,实现新型企业的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产业的发展都要靠新型企业。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