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的需求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

核心提示:二战后很多国家通过努力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只有少数国家成为高收入国家,其关键就在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社会结构能否成功转型。创造财富主要靠企业,企业不贷款反而增加存款,这是个危险信号。现在中国面临两难:做大规模但产品卖不出去,国内也消费不了;不做大规模,又缺乏高端产品的支撑。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核心就是三个“主”:科学发展是主题,发展方式是主线,经济结构调整是主攻方向。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结构转变,即需求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转变、要素结构转变。

经济结构转型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二战以后,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通过努力先后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通过努力成为高收入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而阿根廷、巴西、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就一直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徘徊,究其原因就是三大结构转变出了问题。

日本是二战后迅速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一个典范。1947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只有47美元,1955年是209美元,1965年是890美元,1970年是1940美元,1980年是1万美元以上,1988年是23000美元,超过美国。为什么日本能从47美元较快上升到目前的3万美元?它有如下几条经验。

一是产业结构转换顺利。日本二战战败以后,利用人力资本和大量剩余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十几年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积累了资金,第二阶段发展重化工业,像我们现在一样炼钢铁、搞水泥、修路、建桥,由于钢铁过剩,日本的很多桥都是钢铁建的。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日本开始搞高加工度化产业。20世纪末期,他们的产业结构又开始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型方面转化。现在日本在机器人领域是很厉害的,日本的高档数控机床在世界上是一流的。

二是需求结构能紧密配合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初很穷,储蓄率低,所以它的投资率非常低,20世纪50年代初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只有20%多。现在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4%—45%。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重化工业的时候,它的投资率就提高了,达到将近40%,基本适应了日本的产业结构变换。最后日本要建立消费型社会,需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时候,投资率开始下降。

与投资率变化相对应的是消费率变化。消费率就是消费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的消费率从70%多一直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的59%,1970年以后开始上升,目前是75%。当前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这是比较低的。

三是社会结构变化。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日本的收入差距非常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工资上涨非常快,收入差距开始缩小。日本收入差距最大的时候,基尼系数只有0.3。我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基尼系数快到0.5了。由于日本的收入差距非常小,中产阶级成长非常快,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中产阶级在社会上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此外,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城市化率也就是城市人口也达到了70%。中产阶级比较理性,所以社会就比较稳定。任何一个稳定的社会,要么是一个强权社会,要么是一个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民主社会。

四是政治结构。日本的政治结构也就是民主政体转换成本最小,日本战败后被美国占领,美国引进西方民主到日本以后,日本的权力结构开始变化。皇权被高高挂起,真正的决策权在议会和首相府,而议会和首相府由选民来选,议会和首相府互相制约。

韩国比日本后发展二十年,但韩国也很快成为高收入国家。1961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00美元,1970年是270美元,1977年是1000美元,1980年是2330美元,1990年是5770美元。大家记住,1990年是韩国的转折点。1990年的5770美元相当于2010年的1万美元。2002年韩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9900美元,2007年是15000美元。韩国的经验跟日本的经验差不多,都是顺利地实现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社会结构等结构的转变。

巴西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是军人政府掌权,军人政府上台以后强制推进经济发展。1970年巴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450美元,是韩国的1.7倍。20世纪90年代巴西的国民收入是2790美元,这时候韩国的收入比巴西高1倍。2006年巴西的收入是4730美元,只是韩国的四分之一。巴西跟韩国比,是典型的“醒的早、起的晚”,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巴西的产业结构转换不成功。军人政府上台以后盲目搞进口替代战略,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早推进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产业。当时巴西的劳动力特别多,巴西的土地是大地主所有制,好多佃农在农村没有地就进入城市,而政府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搞什么进口低碳、重型工业,像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那样重工业优先,但国家又没有钱,劳动力又不能变成钱,最后只能引进外资,结果导致外债过多,核心产业竞争力缺乏,失业率居高不下。

二是巴西的需求结构转型也不成功。巴西社会的投资率非常低,贫富差距非常大。巴西一直是富人特富、穷人特穷,两极分化很严重,中产阶级占的比重非常低,所以社会不理性。军人政府倒台以后,巴西的民主政体特别混乱,巴西的贫民窟警察都不敢进去。巴西的基尼系数非常高,1960年时就达到了0.5,1995年达到0.6,就是说,它的这种需求结构不支持它的消费型社会的建立和民主政体的建立。

三是巴西等国家社会结构不稳定。泰国的社会结构跟巴西的差不多,现在泰国是精英领着两个群体在搞选举:一群精英领着农民搞选举,另一群精英领着城市居民搞选举。后来民主不行了,就出现暴力,你打我抢。为什么呢?因为缺乏中产阶级,穷人一般不太理性,哪怕给他一个面包、一件衬衫就跟人走了。泰国是这样,阿根廷也是这样,甚至菲律宾都是这样。菲律宾一直是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它的中产阶级没有壮大到足以支撑社会稳定的程度。

此外,巴西还长期通货膨胀。由于政府没钱,到处借外债,老百姓又没有储蓄,只能发货币,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我记得有一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10%,那一年巴西人民是用塑料袋装钱去买东西。

四是过度城市化。巴西的城市化发展在世界上是很特殊的,它跟印度差不多,城市化优先于工业化发展,叫城市化优先。在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300美元的时候,它的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的比重是56%;1980年人均国民收入大概是500多美元的时候,城市人口占67%;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不到3000美元的时候,城市化率是75%;人均国民收入到4000美元的时候,城市化率是83.6%。首先,这种过度城市化过早地占用了社会资源,导致社会资源没有运用到产业发展方面,使社会发展没有产业支撑。其次,大量人口涌进城市以后,由于政府没钱、没能力为这些居民修路、建房子、提供公共服务,导致一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享受不到政府的公共服务,形成大面积的贫民窟。

总结各国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国家要培养中产阶级、橄榄型的社会,二是不要搞通货膨胀,三是工业化要跟城市化相适应。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