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在吉林省的发展历程中,2010年是发展方式转变之年。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吉林省领导班子再一次达成共识: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持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势头要求吉林“转”;统筹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者深度融合、互动发展要求吉林“转”;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求吉林“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要求吉林“转”。通过学习,吉林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战略眼光,以更大的发展气魄、更有力的工作措施,走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上。
体现和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一批支撑吉林未来发展的大项目拔地而起。北车长春轨道客车集团时速380公里动车组制造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改造工程、千万吨炼油项目开工,长春大成公司年加工225万吨玉米、生产225万吨化工醇和100万吨差别化聚酯项目上马,一汽—大众AudiC7产品及厂房建设项目开建。全省今年谋划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2090个,新开工项目3210个,大中小项目遍地开花,为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力拔头筹,成为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随之而来,全省又打出一套四个层面的组合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互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启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全省城镇化发展的路数一目了然,呼之欲出。由36个单位组成的吉林省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战略联盟正式成立,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将在深度融合中实现质的跃升。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工程、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以实施百亿斤肉类工程为重点的15个牧业产业园区和1000个牧业小区,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现代农业画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局面前景广阔。
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科学发展不仅是让天更蓝、水更清,更重要的是让群众腰包更鼓、日子更富。通过大规模实施“六路安居”和暖房子工程,全省564万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房保障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林区和工矿区的全覆盖,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住得温暖。文化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一大批省、市、县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拔地而起,3300个农村文化大院红红火火,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基地列入全省发展战略。长影、“吉林歌舞现象”、“吉林电视剧现象”、“吉版图书现象”、“吉林期刊现象”等吉林文化品牌正在加快发展成文化大产业。
多年来,吉林省委中心组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客观世界的改造与主观世界的改造相统一,努力使理论学习的过程成为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实践表明,中心组学习能够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真正让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为民造福上,把本领用在克难攻坚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