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中国要加入世界文明进程中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是没做出结论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其实,文化问题是跟其他问题纠结在一起的,不能就文化问题说文化问题,文化问题受到经济、政治、社会体制的制约。中国模式现在还在探索之中,经济、社会、文化应该均衡发展,而且我认为,应该由文化发展来引领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因为文化是导向,导向问题不解决,理念问题不解决,很多深层次问题就难以解决。发展观念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需要各种群体讨论形成共识,特别是社会精英阶层共识,这样才能对国家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度上升,中国文化产业将大步走向国际市场,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实现快速发展。我们现在利用国际资源还不够,在利用国际通道、国际人才两个方面还有较大欠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要传播出去,而且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这需要很长的过程,需要文化产业做支撑。很多大众文化产品,如流行歌曲、电影等娱乐产品也能体现核心价值,这更容易为其他民族所接受。“宣传”这个词在国际上,特别在西方国家是一个贬义的词汇。现在我们采用“传播”这样一个中性词汇,不再特别用宣传,包括现在提出的文化外交也是公共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危机为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一种新的契机。国外一些资产大幅度贬值,这几年我国在国外收购了大量的资源型资产,但对文化类资产关注度不够,其实文化资产升值潜力巨大,尤其是人才资源和通道资源
在当前国际文化竞争格局中,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早、规模大,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在世界文化服务贸易中占70%的份额,居于主导地位。文化市场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领域。与此同时,以中国、韩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联合国统计,2008年我国文化出口在世界所占份额为19%,已经是文化大国了。但我们认为这个数据不可信,联合国与国内统计口径不一致,把家具也都包含进去了。我国在软件出口、文化、服务贸易方面逆差较大。
文化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和途径
“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就是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就是把发展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变到依靠内需,从主要依靠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人的创意、挖掘人的潜力的内涵式发展、集约式发展,依靠科技发展。文化产业正好可以担当重要的角色。从基本国情特点来看,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之丰厚举世罕见。现在我国申报世界遗产数量居世界第三,将来可能成为第一。我国申报世界遗产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比其他国家要晚,而且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与自然资源匮乏和过度开采、后续资源不足形成了鲜明对照。我国具有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优越条件,我国在产业选择方面,应当把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促使文化、旅游产业超常规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