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

核心提示:从电子行业的角度看,投资开发热点主要出现在物联网、云计算、触摸屏和地理信息产业。如果技术安全保障跟不上,信息化速度就要慢一点;如果金融安全得不到保障,资本化速度就要慢一点。信息化和资本化是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20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两个轮子,也是发达国家现有的轮子。

“十一五”期间,尽管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总体上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2.65万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08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5192.9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2012.52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从2004年的207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4752亿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应用日趋深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初步奠定了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强国的坚实基础。全球信息技术对经济贡献度平均水平是71%,我国是38%,可见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6月7日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信息产业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重点发展的七大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加强网络建设(三网融合、物联网)、基础产业(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信息化改造、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的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等范畴,涉及到3G、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等板块。从电子行业角度看,投资热点主要出现在物联网、云计算、触摸屏和地理信息产业。

信息基础网络更新换代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基础网络更新换代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所谓两化融合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技术、工程和产业三个层面的融合。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两化融合”是国家对信息产业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全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它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作用与倍增效应,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两化融合”也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发展机遇。

我们都知道工业设计一般是领先现有产品二十年,这是一个常识。但信息技术两年多就要新出一代。由于我国工业化基础比较薄弱,农业更为落后,用信息化改造工业,进而来促进工业化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任务非常繁重。信息技术离开其他工业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电视屏幕如果离开电厂发电,各种产品离开卫星,就没法使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大趋势发展的必然。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信息基础网络更新换代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