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增加农民收入压力会造成价格上涨的压力。
21世纪以来,我国在2003年、2007年和2010年已经出现过三次价格上涨,这三次价格上涨都直接和农业有关。
2003年上半年是非典,5、6月份非典过去以后,北京的粮食涨价了,因为粮食的供求关系紧张了。粮食的供求关系为什么紧张呢?因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在不断下降,粮食产量在不断下降,到2003年粮食供求关系紧张,造成粮价上涨。从2004年开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是取消农业税,因为要加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此外还建立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保护价,如果市场粮价低于政府的保护价水平,政府粮库敞开收购,提高农民收入。还有种粮直补措施,就是春天只要农民把种子扔到地里,不管它长不长,收不收,一亩地补60块钱。此外农民买化肥、农业机械、粮种政府都给补贴。黑龙江有一个农民买了一辆大型收割机,自己才掏了5000块钱,一辆大型收割机怎么也得几万块钱吧。
这些措施使得我国粮食从2004年到2010年连续7年增产,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成绩。增产和丰收不一样,丰收就是收成好,增产是要一年比一年多,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2007年那一次通货膨胀是由猪肉涨价引起的,因为猪得蓝耳病使得猪肉价格上涨,然后很快波及到整个价格体系。
2010年的通货膨胀是怎么来的呢?“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这些都是从农产品开始的,所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是我国经常存在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连续7年粮食增产,但我国的农产品基本上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虽然看着不错,但是经不起任何大的风吹草动,有点问题的话就出大麻烦。比如人均粮食占有量2008到2009年还是下降的,虽然全国总产量持续增产,人均占有量水平却仍然不高。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所以我们在不断地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粮食最低保护价的上升幅度明显地高于CPI,也就是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产不得不主动地提高价格。像这样的涨价是我们必须承受的,明明知道会引起通货膨胀,还得这么做。不这么做的话,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粮食更少,供求关系更紧张,价格上涨得更高。如果不保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无法维持粮食的紧平衡,如果连紧平衡都维持不住的话,那么价格的上涨更是不可想象的。
三是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大家都还记得去年的富士康事件,富士康事件后续的影响就是工资水平的上升。各地各方面都在幅度比较大的提高劳动报酬水平,现在很多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在收入分配政策上,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需要调整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