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8)

摘要:现在群众很多不满的深层原因都来自收入分配问题。调整收入分配有一个主观认同问题,日本是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有60%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属于中层,巴西、印度收入分配差距比我国大,都有60%认为自己属于中层,而我国认为自己属于中层的不到40%。

社会保障与社会改革

社会保障在改革开放前叫单位保障,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才有的保障,现在要逐步扩展成全民的保障。社会保障不仅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还和扩大消费、稳定人民的信心和预期有密切的联系。

各大银行进行的居民储蓄目的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是子女教育、看病、养老、住房。由此可见老百姓存钱是为了规避个人家庭生活风险,所以要稳定老百姓的预期,就要提供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未来是有保障的,所以现在大家手中的钱是可以花的。

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其他国家相比出现了碎片化的现象,这与社会分层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刚才讲的医疗保障制度其实是四种制度,不同的制度适用于不同的群体。碎片化容易缺乏效率,因为制度之间没法转移、流动,另外还可能造成不平等,很多国家因为这个问题发生过一些抗议、示威。国内也有学者对此意见很大,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为了扩大保障范围不得已的一个选择,过去是少数人有保障,现在要覆盖全民,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在让所有人的保障水平都达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障水平,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远远不能承受。

福利增长的规律和经济增长的规律不一样,经济增长是周期性波动,就是快速增长期也会出现低谷,中国也不可能指望以后永远是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从各国规律来看,福利增长从来没有下降的,都是一路上扬,谁要是把福利增长速度降下来,那他政治上就要遇到很大的挑战,很多政府下台都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很多西方国家左派右派的政府也是在这个问题上互相较劲,右派主张削减福利促进经济增长,结果老百姓不满意,把他选下台;左派扩大福利但经济又不增长,老百姓还是不满意,又把他选下台,总是这样更替。中国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福利增长之间的关系,福利要小步走,要符合经济增长的规律。

社会管理与社区建设

现在社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基层社区建设,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叫单位制度,就是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到一个单位,无论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还是在农村。一个人无论到哪里去,都要有一个单位的介绍信。我们通过单位制度、档案制度、户籍制度、身份制度等把全国人民全都严格地管理起来,把人定在一个点上不能随便流动。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