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保障房分配“开后门” 制度设计先要堵住“后门”--全国人大代表调研保障房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两会期间,关注保障房建设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崔坚专门到位于北京鹿海园的公租房项目调研,并与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共同探讨公租房建设的可持续模式。
“如何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蛋糕’分配公平公正,杜绝‘开后门’现象,关键是制度设计先要堵住‘后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实地调研后认为,必须警惕大规模建设保障房过程中集资建房借机死灰复燃、开豪车买保障房等问题,国家应尽早作出顶层设计“防患于未然”。
作为我国第一个提出探索由政府保障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城市住房供应“双轨制”的城市,重庆市计划在2012年前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为200万名中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首期完建的1.5万套公租房已经于今年3月2日摇号,摇中的中低收入家庭将在4月5日全部入住。重庆国企是建设公租房的主力军,重庆地产集团拿出3万亩储备土地,重庆两大国有集团承担公租房建设任务。
“保障房建设目前正在全国大规模铺开,由于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各地政府压力重。有的地方为了完成保障房建设指标,或从开发商手中直接购买现成的商品房,或鼓励一些企业建房分配给职工,或引入社会力量建保障房等等。”崔坚代表调研后说,为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各地探索不同模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针对可能借机出现的钻空子、寻租问题,国家应尽早出台约束性的制度设计“防患于未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