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与当前经济环境(7)

摘要:金融危机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我们称其为春秋时代,有几个领头羊,特别是美国总想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一面发挥主导作用,一面在形式上负一定责任;危机后进入战国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变成了功利主义。我国内部经济环境也存在隐忧,现在有个概念叫做GDP锦标赛后半场,前半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发展得差不多了,可能从比赛中退出,但中西部仍在强调增加投入。

现在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进行绿色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是,在一个发达省份之内,由相对发达地区向发展地区、落后地区转移污染能耗较高的产业;而在不同省份之间,如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这符合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向,但在国家战略安排上还缺乏统一协调。一方面,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缺乏统一协调。比如对西部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现在就提出发展高端绿色产业,这现实不现实?另一方面,缺乏利益机制的安排。比如中西部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安排,对当地的环境和民生造成影响,那么中央财政是否要就此进行利益协调、利益补偿,目前还没有真正有效的机制。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规划重点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规划重点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调低经济增长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约束性指标增加,集中在民生环保方面。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前,很多人对于今年和“十二五”时期政府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高。最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调低了指标,今年GDP增长目标为8%,“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为7%。

调低的背后有长期和短期的原因。长期原因是表达了政府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必须把粗放型的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过来,优化经济结构,否则不到10年就会出现问题。严格来说,中国经济还没有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危机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还没有经历全面的下行阶段,即使是1997年乃至本轮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的冲击都是有限的。未来中国一旦经历一个多年的经济下行周期,那么无论对于社会稳定还是对于经济体系都是致命的冲击。所以,“十二五”期间政府要真正逐步把结构调整落到实处。

而调低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期,是因为政府对于下半年的不确定性有很多认识。今年下半年困扰本届政府的最大的不确定性有两大因素:一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其他国家会不会在目前石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重新陷入衰退状况,导致我国外需疲软;二是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调控导致的投资增速下滑,在下半年会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实质性作用。

就今年年初调低房地产增速来看,政府是希望通过保障房建设来补充投资缺失的一块。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资金,在初期和前期还可以得到保障,到中后期肯定会出现缺口,到时投资增长就会下滑,这必然会对GDP增长产生实质性影响。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